让科学活动在幼儿主动探索中绽放光彩
2014-04-29张伟丽
张伟丽
摘 要: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而普及科学教育,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启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期”,人的许多基本素质都形成于这个时期。所以,早期素质教育对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意识和整体素质培养。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教育者必须在观念上深入思考,拓展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对原有的幼儿园常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主动探索,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 幼儿 科学活动 探索
一、依托材料,激发幼儿主动获得操作经验
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为幼儿提供能激发他们探索兴趣,并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开发。实践探索表明,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投放要与科学教育目标相一致
往往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时,会从幼儿的选择考虑,总是尽量投放足够多的操作材料,而幼儿面对如此多的操作材料,可能仅将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并不能保证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只有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能够激发其操作欲望,并且通过操作能充分显现、形成一定科学现象的材料,才能使幼儿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在“颜色的变化”这一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皱纹纸、水、棒等材料,并组织幼儿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很快幼儿便惊喜地跟老师报告他们的新发现:“皱纹纸放到水里变成了有颜色的”,“两个颜色在一起又变了”,等等,幼儿兴趣浓厚,玩得不亦乐乎。由于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有助于幼儿具体形象地理解“事物都在变化”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科学现象,同时向幼儿传递了物质转化的科学道理,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当然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认识、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非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不妨围绕同一目标,尽可能多地设计各种不同活动,投放不同材料,供幼儿操作。如我们曾设计了“钓鱼”、“会跳舞的小人”、“走迷宫”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从中感知磁铁的特性。投放材料、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让幼儿在类似体验中不断获得并积累同一科学现象的多种经验。
2.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层次性,
幼儿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经常发现动手能力弱的幼儿会感到不知所措,从而操作过程困难重重;而能力强的幼儿则觉得缺乏挑战性而兴趣索然。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内克服困难或进一步学习。
3.材料要便于幼儿自主操作
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让幼儿的脑动起来,更要让幼儿的手动起来。因此,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不应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而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动手操作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
如提供几节电池、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让幼儿自己用电线连接电池和灯泡,使小灯泡发光,远远比预先将电线焊接在电池和灯泡上,只要幼儿把灯泡往电池的另一端一按,灯泡便亮,更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还应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不断刺激幼儿在操作中观察、比较的材料。当我们发现有些幼儿认为海绵属于会浮在水面上的一类物品时,便及时为他们提供浸泡过水的海绵,让幼儿进一步操作分析,从而重新解释海绵在水中漂浮或沉没的原因,找到比较辩证、带有条件性的答案。
二、科学指导,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干预,急于下结论,而要引导幼儿充分探索。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幼儿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对于幼儿操作中的失败,我们不仅允许,而且相信他们有认识和纠正失败的能力,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在失败中学习自我修正,寻找成功的途径。如在“沉与浮”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后,教师没有任何指令性语言,只是提出“谁能让沉在下面的东西浮起来,让浮在上面的东西沉下去”的操作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了许多方法,发现了许多秘密。当一幼儿提出:“能把橡皮泥捏成小碗吗?”的问题时,我鼓励他自己尝试,当他把球形的橡皮泥捏成小碗浮在水上时,他欣喜地告诉老师和同伴,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成功的喜悦将激发幼儿产生更为强烈的探索热情,而我们这种积极的等待,代替了简单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办法,将给幼儿带来更多快乐与自信。
三、善于提问,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幼儿思考对策。如在“彩光变变变”这一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手电筒和各色的布、彩纸和各种玩具后提出问题:“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彩布和彩纸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待幼儿有所发现时,我再问:“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展开。在活动中,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开放性,使幼儿能大胆表达。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探索更加主动、积极,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分享探索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不断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及表现意识,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让科学活动在幼儿的主动探索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