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4-04-29刘弈君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养人格维度

刘弈君

引言:家庭教养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总结了国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各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前言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Darling & Steinberg,1993)。人们对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相互关系的影响认识随社会的变迁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演变。

人格来自于英文“personality”,人格心理学创始人阿尔波特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系统的动力组织,他决定着个人的特有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关系密切。人格发展与家庭教养因素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领域所关心的一个课题。

二、国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起源

19世纪以前,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并未受到广泛关注。19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有所改善。这主要归功于洛克、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作品的传播。洛克的“白板说”观念对当代儿童教养仍有一定影响。裴斯泰洛齐则强调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出现,对儿童社会化进程及家庭教养产生重大影响。

(二)家庭教养方式理论及其对儿童人格影响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起,儿童教养观念发生了变化,父母被鼓励要让儿童感受到爱,鼓励儿童学会自制。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向主要分为两种:维度取向和类型取向。

维度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西蒙兹(P.M.Symonds 1939)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以接受—拒绝、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区分父母的教养行为。而后的霍夫曼和亚龙、韦克斯勒等人的众多研究表明,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而如果父母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儿童对道德规范的内化,不利于儿童人格发展。

类型取向是将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的研究。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鲍姆林德的研究揭示,儿童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

(三)家庭教养方式理论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信奉单向影响观,强调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单向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心理学者逐步意识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互动的。随着社会发展,在原有研究取向进展的同时,出现了两种新的研究取向:亲子关系互动取向和生态化理论取向。

亲子关系互动取向强调父母教育子女的同时,儿童自身的个性、气质等心理特点和行为也在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的选择。1968年,A.Bell提出的“双向模式说”强调亲子关系的互动机制,认为儿童自出生就具有的天赋差异也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Anderson等在“谁影响谁”的亲子互动研究中发现儿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母亲的行为,教养方式是双向的。

生态化理论取向研究者考察父母与儿童双方在自然环境中的交往行为,认为儿童的社会发展受到家庭内部环境和家庭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国内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我国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最常见的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放纵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研究中发现,中国家庭教养方式较多的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通过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而影响儿童的人格发展。

我国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理论研究角度比较片面,多数研究只是选取父母或孩子一方面的特征来研究,双向的、全面的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理论目前较少。

我国的家庭教养更多的强调儿童人格中的智慧因素,中央教科所问卷调查

的结果表明: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求知(85.95%),求知在孩子的各种人格素质中排到了首位,而实践、创新、审美等却被忽视,排在最后。“重智轻心”使得儿童的人格难于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可悲的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社会。家庭教养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最终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构筑自己的生活,而现在的家庭教养方式难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导致了成年后的一系列人格素养缺失和背离现象。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尚不够深入、全面,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足,应更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小结与展望

与众多心理学研究一样,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也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研究也在变化。如何将国外的成功理论本土化是我们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课题之一。唯有发展适合中国文化的家庭教养理论,完善我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独立、健全人格的儿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张爽.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2-112.

[2]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4):940-942.

[3]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2002(6):95-103.

[4]陈莉.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幼儿教育,2007(12):49-52.

[5]张喜友.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J].吉林教育,2012(11):78.

[6]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7-119.

[7]阎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2(17):285.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养人格维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教养方程式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光的维度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