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29李绪武
引言:为了提高机械专业学生对于冷热加工工艺与实务操作能力的水平,对机械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了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该门课程对授课人员以及教学环境的要求。文章从课程的课堂建设、实验内容与实验场地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考评体系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具有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目前高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及学生培养计划中,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有少量的参观实习与金工实习,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若能增加实习比重,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则会更容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这对于学生以及企业是双赢的结果。而且理论知识又不可或缺,因此对于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里,面向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金属工艺学课时量少、信息量大,因此学生理解掌握比较困难。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而其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一般是对某一加工领域较深入的知识应用,特别是一些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特种加工方法。因此,在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中,许多高校特别是未来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都纷纷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改革。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结构深,对教师的要求高。以作者目前所在的高校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在新的课程方案中就建议青年教师,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
二、金属工艺学课程对授课人员的要求
教学队伍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起主导作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同时教学队伍要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新的应用型大学要求增加青年教师的实训经验,以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可以看出,该门课程的授课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素质能力,即具有全面的机械专业知识背景,又要有较为出色的现场实践操作能力,且能将操作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另外,由于课程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授课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调动及掌控能力。
三、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教学内容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育要求和教学理念。传统的金属工艺学课程内容过深、过于强调学科的逻辑性,难以适应宽口径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的优化调整,突出工程特色、工程应用及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强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1]。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以两条主线为主,贯穿课程内容框架。一条主线是机械专业有关金属工艺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专业知识巩固。另一条是现场设备的操作,工艺流程的编写以及产品加工能力的掌握。针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不光是掌握加工知识,还要求掌握热处理的工艺知识。
(2)强调学生的现场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其将在教室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与多家相关公司进行合作,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3)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法[2]。首先,在考核比例分配上,可按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完成20%,实践操作30%,期末考查30%来进行组合考核。在这种层次的考核方法中,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减少了期末考查所占的比例,分配合理。其次,设置多种考核题型供学生选择,如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力、工艺卡的编写能力等等。同时,针对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分组考察,即考察了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又考查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考核的主体尽量多元化,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4)提升教师自身实践经验能力。首先,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师发展方向,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其次,学校应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和机械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需要随时更新自己所学知识,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教给学生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5)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由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自我构建,教学过程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和多向交流,它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3]。
四、总结
现行高校金属工艺学主要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实践环节大多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实习,难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竞争的需要。而通过本文所提到的课程改革则注重了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金属工艺学课程改革的框架、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可为高校机械专业金属工艺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熙伟,陈金兵,范伟,等.《流体传动与控制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液压与气动,2012(5).
[2]刘霜,李绪武.机械职场英语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电子商情.2014(5).
[3]包海涛.“先学后教”在《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液压与气动[J].2013(3).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李绪武(1983-),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