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4-04-29安军霞
安军霞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关系到每一位学生今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一阶段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养成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拓宽教学环节和层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重视,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一般是老师先教生字、词,接着分段,讲解课文,总结段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学低年级,这种模式当然无可厚非,但对于已经有一定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一味按照这种模式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自学能力差,养成不主动思考问题、不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而是等待教师的讲解或给出答案,自己只是一味记忆。对此,我们首先采取把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放在课前,巧妙设计一定难度的预习题,促使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让学生自己完成预习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念、填空、组词、造句等环节,既可以让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又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上课时,可以把重点放在重点内容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疑,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够把“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也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参与自学的平台,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调整教学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先教字、词,再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模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科书是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阅读材料,等一字一板地教完字、词,学生对课文里的故事情节的新鲜感已大大减弱,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开始就从文章题目入手,让学生审题,利用学习小组讨论:这样的题目可能写些什么样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高涨,通读课文,找出自己的回答与课文实际内容之间的差异,从而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妙之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全面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理解对照课文进行检查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写这个的目的是什么?问题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明确读文章或写文章都必须首先确定“中心”。此时,可以教给学生确定文章“中心”的方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基本方法有:(1)题目概括法。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在开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这些是最基本的方法,还有其他,如:从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从抒情部分找;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从重点句段找,等等。
提出问题:作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心),选用了哪些材料?提问的目标:让学生明确读文章不仅要抓住中心,还要明确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在引导学生理解选材的过程中,巧妙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此时,再检查字、词、句的掌握程度,既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又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上好读写例话,提高写作能力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的,也许是因为有了“独立”的性质,教师普遍认为其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内容,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只是让学生泛泛地阅读了事。其实这恰好犯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每一个单元的读写例话,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大多数学生正好缺乏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忽视对读写例话的教学,事实上就是忽略了本单元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并联系本组课文的学习和自己的读写实际,想想从例话中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中。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读写例话”,全面解决学生写作的“愁”根。学完一单元后,让学生列出这一单元学了哪些课文,各课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提问中渗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课文叙述,在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重点的前提下,进一步阅读读写例话,使学生在原有的理解水平上进入“悟”的阶段。结合学生在本单元写作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找出结症,共同交流,找出解决办法,并对作文进行修改,也就是进行“再次作文”,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