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的六点教学体会

2014-04-29李杰新

考试周刊 2014年7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材文章

李杰新

1.作文教学要立足课文,善用素材立意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三方面展开的,“写什么”“为什么写”与“怎么写”是本末关系。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何借阅读之米,做写作素材立意之炊呢?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首先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取材。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素材匮乏,写出的文章空洞、肤浅。其实,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它既是教师“教”的例子,又是学生“学”的范本。作文教学最原始的根的问题是读书积累,这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名篇、佳作时,可以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语、修辞、语段,并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分类,如刻画人物形象的(眼神、笑容、哭泣、动作等)、叙述事件的、描景状物的(四季、风霜雨雪等)、发表议论的、抒发情感的,不一而足。这些材料的积累,对学生写作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关注文本,从课本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

2.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贵在质疑,教师教学贵在设疑。语文教学中疑设何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疑应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和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学习,才能打造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3.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冷落课本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比如在名篇《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将爱国主义作为情感教育的着眼点,让学生自由地感悟文章。学生课外查找大量资料,将我国的抗日战争与文章相结合,将郑振峰的《最后一课》与本文相比较,将自己的学习与小弗郎士的学习相对比,畅想今天的学习环境和人生际遇。这样,教材资源就得到了深入挖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不能被教材本身困惑,而应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超越教材,创造性地拓展与之相关的教材资源。因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中心,与学生共同从报纸、杂志、文章中精选、编辑了七八年级的《课外阅读课本》,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在更宽阔的背景下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与意义,更表现了老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教材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延伸,语文文本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4.提供线索,热情鼓励,引发学生激情学习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有不解,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引;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却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设法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成就感的事情。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而兴奋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我是这样带着学生解析秦王的性格特征的:最后点题的一段中“秦王色挠跪谢之”的“跪、谢”两个词是最好的入手之处。鼓励学生从这两个词中找出隐含着什么更不为人知的答案?从历史书中我们能否找得到答案?谁能猜得出其中的奥秘?学生一下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能说说,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为保全性命而使用“缓兵之计”,“兵不厌诈”,秦始皇统一中国是见证,等等。有的学生跑到黑板上写下诡计多端,贪生怕死,奸诈狡猾,能屈能伸等。整个问题解决过程十分活跃。

5.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能力

网络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真正实现了过去所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新课标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过去上语文课多是由老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汇报查找资料情况,学生滔滔不绝。资源的海量化使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得更远。同时,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学生从中可以获取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甚至智能交互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这些信息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多样化学习路径,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锻炼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景观有关的画面、音乐,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境,就能更好地读书品味,入情入境,教与学两个过程紧密结合。可见,在这种多元化、多端性的信息交换、交互、交错过程中,学生不仅焕发了自主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6.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兴趣。如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优秀作品展播,就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