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利普·罗斯早期小说看犹太人的身份问题
2014-04-29马苗
马苗
摘 要: 犹太人的身份问题是美国犹太文学的主题之一,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该问题的产生、发展,并通过对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早期小说《再见,哥伦布》的分析,深刻反映当代美国犹太人在家庭领域面临的精神危机。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再见,哥伦布》 犹太身份
从圣经时代早期至今,犹太人的身份问题一直被犹太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强调。公元135年,巴尔·科赫巴反对罗马帝国起义失败后,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预示着古代犹太文明的结束。此后,犹太人开始了近2000年的大流散时期,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立。尽管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散布全球几千年,但是他们的犹太身份从来没有消失,特别在二战后得到了加强。20世纪30年代,很多反犹主义机构在美国建立,最臭名昭著的就是3K党①。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顶峰,很多欧洲犹太人逃到美国,试图重新开始生活。犹太教也发展出几个流派②,每个流派的主张互不相同,这样犹太人的内部矛盾越发激烈,犹太人的身份问题更复杂。如何做好自己成为犹太身份的核心问题。随着犹太移民逐渐卷入美国主流社会生活之中,美国犹太移民作为少数民族的身份较战前有了明显淡化,尤其第二代、第三代往后的移民与先辈相比,与犹太传统的联系更松散和多样化,美国犹太人身上的时代特征空前加强,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融入过程是一帆风顺的,也不能说明犹太传统一味处于被动和消解地位。身份问题是困扰美国犹太移民的普遍问题,研究该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犹太知识分子精神危机产生的原因。
作为有责任感的美国犹太文学家,也是美国犹太移民后裔,菲利普·罗斯的小说非常关注犹太移民的身份问题,他在作品中深入分析了精神领域的无家可归现象。他集中表现矛盾,其作品充满了这样的主题,如如何做好犹太人,什么是对与错等。当问到他的写作方法时,他说:“我似乎对人们的行为如何、为什么及何时走向所谓正确的反面感兴趣。”小说中的主人公多是行过割礼的犹太人,他们在与周围环境斗争的过程中,身份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越努力做好自己,越与周围环境隔离,最终他们的行为使自己进入尴尬境地。从外表看来,他们过着正常的生活,实际内心深处,身份意识不断使他们陷入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境地。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正反映出了这些问题。小说主人公在其他人眼里起初都是友善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们坚持不懈地想做好自己,最终脱离主流社会,私人关系变得紧张。
小说《再见,哥伦布》中,尼尔面对不同生活环境,内心陷入保留身份问题的斗争之中。从他的处境看来,这种保留身份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尼尔是第三代犹太移民,来自中低层犹太家庭,深受传统犹太风俗的影响。同时,他拥有哲学学士学位,用现代眼光看待美国社会。他对姨妈的评价是:“生活对姨妈来说就是轻易做完各种各样的事情,她最大的快乐就是清理垃圾,腾空储物柜,捆起破旧的包裹,因为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贫穷的犹太人。”尼尔无法接受这种狭隘的生活方式,因此,当他遇见布伦达,就被她的美貌和背景深深吸引了。布伦达生活郊区,家境富裕,似乎代表着不同的更好世界。布伦达的生活与纽瓦克形成鲜明对比,尼尔试图在两种极端生活转换中寻找自我。
在布伦达家,尼尔被看做一个外来者,内心对家庭的荒谬进行尖锐的批判。潘特金一家虽然很富有,但极端物质势力,热衷于外貌、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和运动技能。对尼尔吃饭的评价,潘特金认为“他的饭量跟小鸟一样”,布伦达的妹妹接着评价,“小鸟都比他吃得多”,面对这样的家庭,尼尔感到自己很渺小,孤立在外,布伦达家庭的一切都使尼尔感到这不是自己长期以来寻求的身份。
尼尔对纽瓦克图书馆遇到的黑人小孩感到非常亲近,尽管他的同事十分不满这样的孩子没有图书卡就来阅读昂贵的画册,但他仍对孩子充满同情,因为孩子的境况仿佛自己在布伦达家的遭遇一样,他努力帮助黑人小孩进图书馆阅读也与努力寻找自我相关,在布伦达家经历了很多精神痛苦之后,尼尔产生了一个梦想:他驾驶一艘旧船,“跟我在船上的只有图书馆的黑人孩子——我是船长他是我的助手,只有我们两个船员……尽管我们不想离开,但船正在起航,我们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在世界上很努力地生存着,但仍然找不到目的地。公共领地的剥夺、黑人小孩的种族歧视及尼尔在布伦达家经历的一切都使尼尔不可能接受美国化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综上,菲利普·罗斯是一位关心犹太人生活状况的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客观描述犹太人的身份危机,反映出战后犹太人对身份问题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系列冲突。
注释:
①两大美国秘密恐怖组织:一个在美国内战后不久成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期间解散;另一个1915年成立延续至今。前者在美国内战期间杀害黑人,想建立白人集权国家;后者不仅对黑人存在偏见,而且对天主教徒、犹太人等都存在偏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3K党成员发展迅速,发展出很多小型组织,一些人还跟右倾极端组织相连。
②通常来说,犹太教分为三派:东正教、保守犹太教和改革犹太教。东正教强调传统犹太文化,当代社会风俗应该遵循传统。改革教派持相反观点:认为传统犹太文化应该遵循当代社会风俗。保守教派持中立态度:认为犹太人应该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努力融入当今社会。
参考文献:
[1]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Cooper,Alan.Philip Roth and The Jews[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
[3]Roth,Philip.Goodbye,Columbus,New York: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