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2014-04-29郭学东
郭学东
一、音乐教师的新理念
课程促使音乐教师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进行音乐教学。传统的教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注入新的内涵;教师并不是教材和教参的“留声机”,教师的教学要针对教材、课文、学生心理的特点,进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优秀的音乐教师作为富有个性特点的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点、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许多的特殊性,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呈现动态化。
二、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就像爱因斯坦所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知识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能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学习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學生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而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
三、音乐课堂的教风
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音乐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题之间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传统的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教学专制主义思想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音乐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采用的是教导式的讲授法,把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忽略了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特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会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贬斥性评价,许多学生的创造火花就是在不经意间被教师磨灭了;考试中,教师也喜欢要求学生的答案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音乐教学把全体的学生打磨成了“工厂里的产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死板,演奏也只是技巧而没有感情。面对新理念,新教材,这些陋习都应该从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处得到根本性矫正。
音乐新课程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要求音乐教师能唤起学生的主题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学生心里不健康和性格孤傲,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只有教师、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充满信心去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
我们教师可以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进行提问、假设和陈述。艺术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作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课堂”。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和圆滑线时比较困难,所以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作法,试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首先我从感性入导,我出示了提问;“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条狐线象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时,我便告诉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它叫连线。”。然后我让学生听范唱,再划拍节试唱,这样,学生便牢固地认识了延音线。这种教法比纠缠于概念不放而勉强为其死记硬背教起来轻松的多,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愉快,达到了学生自己尝试的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现代课堂教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唱歌曲《赛龙舟》的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用什么表现方法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另一半学生喊:“加油、加油”。同学们很来劲,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顺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齐来感受这种形式的实际效果,果然,歌曲听起来层次感丰富了,热闹了许多。接着我又激励学生畅想:赛龙舟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你快,一会儿我快,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呀?”这样,学生在初步接触到音乐和谐、丰富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创造性地实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