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兰芳:内外兼修 静简前行
2014-04-29邵竹林
邵竹林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纺劳模、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省优秀创业企业家,2006年度风云浙商,十大企业家社会责任奖。自17岁进入湖州丝绸行业,从普通的丝厂送茧工到如今的业界翘楚,凌兰芳经历过狂风暴雨般的历史风波和创业风潮,有媒体形容他的经历“可拍成高收视率的电视连续剧”。
采访凌兰芳的那天,他正在省人民大会堂参加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学术峰会,作为五位受邀嘉宾中唯一一位企业界代表,凌兰芳在发言中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为了努力发现和追求真善美,企业家的责任是在整合资源和创造财富中回报社会、友好自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产业抱负结合起来。”
去年,作为“五水共治”工程的企业界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凌兰芳首先表态捐赠上千万元的治水建材。这些建材都是丝绸之路集团旗下的一家新型建材企业,利用工矿废弃物,生成绿色环保新建材。这些企业的工人,则是下岗再就业人员。“矿渣回收、招募下岗工人、支持政府治污的种种行为,都源于内在的责任感。”他对记者说,“就是作为人的责任,作为企业家的责任,对社会和环境的消耗索取应该少之又少,而奉献和创造应该多之又多。”
内心的强大和幸福很重要
凌兰芳在17岁那年进入丝绸行业,做送茧工,每天要做的就是推车跑路。“我算过,我送茧走过的路,超过了绕地球一圈。现在许多年轻人还比不上我的步履,我走路快!”凌兰芳笑着说。创业之后,企业名称“丝绸之路”,也隐含“一往无前、跋涉不止”之意。
“您是如何应对经历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的?”这个问题几乎是本刊记者采访每位企业家时的必问,但得到的答案却每每各有精彩。
“就是告诉自己,眼前的困难,是题中应有之义。”凌兰芳的回答斯文内敛,“困难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避免,三灾八难,五劳七伤,但磨难会锻炼人。”
例如残酷的“文革”经历。当时刚20出头的凌兰芳已身处丝绸国企领导层,然而木秀于林风摧之,“文革”中的指鹿为马翻云覆雨,使凌兰芳陷入长达两年的囹圄之灾,丢掉了党籍,撤销了职务,受到严厉审查。“当时真觉得生无所恋,前途一片黑暗。”凌兰芳如今想来还颇有感慨。
“那最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一是相信厄运一定会过去,浩劫终有结束之时;二是感念朝夕相处的员工伙伴和亲人友人的最朴实的劝慰和鼓励;三就是看书。”
“当时的环境,能有书给你看吗?”
“没有书看,凭借少量的马列书籍和报纸,一个人头枕胳膊躺在地板上,就在这里……”凌兰芳指了指脑袋,“凭借记忆,在脑袋里进行数学公式的演算。”早就听说,学习数学是凌兰芳独特的养生之道,原来还是早年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文革”之后,凌兰芳的人生迎来了与改革开放共进取的20多年,却在近知天命之年,磨砺再度降临。这是许多4050人共同的生活之坎,许多人的事业在这道坎前黯然止步。
“企业转制,我在丝厂33年工龄被28050块钱买断。”凌兰芳对当时深深的弱势感记忆深刻。但向来卓尔不群的凌兰芳不甘心就此被时代浪潮湮灭,是磨难还是磨砺?是挑战还是机遇?是凄风苦雨还是波澜壮阔?他决意奋起直追。于是,湖州丝绸行业少了一名随波逐流的下岗工人,却多了一名心怀梦想的企业家,并创造了一系列至今被丝绸业津津乐道的传奇——如“4050收购案”中,凌兰芳以非凡魄力,借款加贷款数千万元,妥善安置和直接上岗5000多名“4050”下岗职工,立下了湖州国企改革一大功!
他回忆说,像他这么大年纪还创业的,确实很少见。敢于这么一搏,一是感情使然,几十年的丝绸情结和员工情谊容不得就此一撇。二是生计使然,一辈子从事丝绸,不干了做什么好?当时想过教书,本事有,学历低,想过去当职业经理人,50岁了谁赏识,既然这样不如就此创业。三是意气使然,大家都推举我,不认输不亏心是生平两大性格,豁出去了吧!
“压力肯定很大。”
“对,但要认这份苦,把高压转化成思想上的自由和幸福。这种内心的强大和幸福,是我在事业中最重要的内在追求。”他谈起在收购改制企业见面会上,他用嘶哑的声音对在场几百名工人忘情地喊:“我有饭吃,你们不会喝粥!我老婆下岗之前,你们不会下岗!”热血沸腾的场景似乎很难和现在安静内敛的凌兰芳联系起来,但这就是凌兰芳。澎湃不息的事业雄心和宁静安详的精神状态在他的身上共存,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一箪一瓢不改其乐
凌兰芳的办公室就在他的母校“湖州中学”对面,在他的办公室,有一样大部分人想不到的电器——一只电饭锅。他经常在办公室里煮粥给自己吃,两把米加几颗红枣,就是一顿饭。米吃不完,全国各地都有给他寄米的朋友。
“这是为了健康养生吗?”记者问。
“不,这反而是我的缺点,我工作起来,往往可以连轴转,不吃、不喝、不睡,饮食很没有规律。为了对身体有所补偿,我就在办公室放个锅,随时给自己煮点粥吃。”
“这样饮食太简单了。”
“但我不喜欢外出应酬。吃的简单舒服就行。”应本次采访的主题,凌兰芳介绍他的饮食习惯,我在湖州没应酬时,早晚两顿粥、酱菜、腐乳、盐鸭蛋。食堂师傅知道他喜欢咸菜豆腐、千张包子,我爱吃的荤菜是虾和鲫鱼。本来还有黑鱼和鳝丝,后来听说人工饲养用抗生素什么的,不敢吃了。肉就是猪肉,要么干菜烧肉要么黄豆猪手。不吃牛羊肉。
凌兰芳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年轻时当送茧工的习惯让他喜欢走路上下班。说起运动,他喜欢骑车。他有一辆几千元买的捷安特,有空、天气好的时候沿着东苕溪河边骑行15公里一个来回,或者沿着火车站的路骑。“东苕溪?可边路窄,去火车站的路工程车多。”凌兰芳笑着说。如果没有这份闲情,他就在办公室里举举哑铃。
说起身边一群熟识的企业家,凌兰芳谦虚地说:“他们都比较懂得生活,会出去旅游什么的,但我更像是一个宅男。”相比起外出聚会、旅行,凌兰芳更喜欢宅在家里,最大的爱好是看书,也有兴致上网下围棋、落笔赋诗词。
“如果我累了,我会躺着阅读或者找一道数学题来解,这就是我换脑筋放松的方法。通过解数学题,可以让思路变得清晰明朗,理解我们这个世界是朝向真善美这个终极目的运行的。这种感觉很好。我很喜欢数学,你看圆周率、黄金分割,以及无数的定律,是多么完美。”凌兰芳谈到数学的时候,语气虔诚。他的办公室书橱那套国际数学丛书足足有几十本。据说有一年他到湖州师范学院参加纪念爱因斯坦的学术论坛,在演讲中演示那些相对论公式十分流畅,一度让学生们以为是哪里来的数学教授……
凌兰芳喜欢读书,所读涉猎诸多领域,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对胃口的爱不释手。凌兰芳认为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剖析人性。因此,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都深读,“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百读不厌,他认为能从中看到几千年不曾改变的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
看书虽多,但凌兰芳行事并不唯书,他的思维言行严谨淡定。巴菲特那句“在恐惧中贪婪,在贪婪中恐惧”的名言,曾让一些企业家奉为经商之圭臬。凌兰芳却认为恐惧与贪婪都是不良心态,在两者之间打摆子,阳寿必短,这样去经商,心如灌铅,身背骂名。他认为企业家的真心经商之道,应是“在追求中感恩,在感恩中追求”。
“做事业做功名当然要追求、要付出,但每一步都有人在帮你、扶你,员工、股东、客户、社会、政府、家人、朋友都是你感恩的对象,你越感恩,越谦虚,就会越成功。”
采访札记:
如今,凌兰芳正专注于传统丝绸商业模式的转型,他将目标定位于打造高端奢华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丝绸之路”已经是爱马仕、普拉達的原料供货商之一,但凌兰芳不甘心站在这些国际大牌背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唱的《我和你,心连心》奥运主题曲,激荡了凌兰芳的国际品牌梦想,他为“丝绸之路”集团新诞生的家纺品牌取名为“欢莎”。“在他们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好听又有意义,读音与Hansilk(中国丝绸)接近!”就如他亲自为“丝绸之路”设计的企业LOGO,凝聚着凌兰芳对于“东方丝绸”这一生生不息的行业的热爱,对中国湖州努力成为国际丝绸中心的期待。凌兰芳,将继续在他的丝绸之路上静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