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模式倡导:全人全程全方位
2014-04-29郭清
郭清
现象1
目前人们到医院就诊主要是针对确定的疾病,健康人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医院。
问题:健康人群如何维护自身的健康,如何使自身的健康状态保持得长久?亚健康人群,又如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理、改善,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呢?
现象2
现在到医院就医,医生的诊室外密密麻麻排满了等候就诊的病人,经过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能够和医生面对面讲述自己的病情,可是因为病人太多,能够交流的时间很短暂,医生依据病人的不适症状、生理指标、抽血结果、影像学检查等迅速做出诊断,然后开药或者进一步检查。
问题:一次就医时间等候可能长达几个小时,但是就诊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我们不禁要问,医生真的全面了解我的健康状况吗?
现象3
现在,孝敬父母除了送补品外,更多的人选择送健康体检套餐,随着健康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有规律的体检。
问题:目前我国体检以在职职工及中老年人群为主,
体检周期多为一年一次,平素并没有进行生理体征的检测等,这种脉冲式的体检方式,真的可以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吗?
三种现象、三个问题,反思我国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整个体系关注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真的维护了公众的健康?
在英国,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全科医生为居民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居民的健康档案,能随着病人迁徙在社区和医院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方便专科医生对病人有完整的了解,病人在专科医生这里的就诊记录也得到完整的保存。所以健康档案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健康管理过程。
目前,我国从公共卫生管理政策、到“医保”报销政策、再到保险公司,针对的都是有病的人群,将亚健康和健康人群排除在外,只有生了病,才能进入国家医疗保险管理范畴。当下,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问题、年轻白领的健康状况以及老人的临终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很突出,但国家和社会关注较少。人们健康检查多是脉冲式、阶段式的,医生单凭短时间的就诊和阶段性的检查结果,并不能详细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怎样使我国医疗体系关注的方向,从有病人群向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覆盖,怎样让全科医生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健康体检和专科医生真正全面地反映、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我们一直极力倡导建立从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期、青春期、中老年直至临终期的连续、动态、系统的健康管理体系,从而达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所谓全人群,是指覆盖所有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已患病的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世界银行在1993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各国的经济增长率”,认为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未来经济的发展!拥有了健康就是拥有了财富!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约8%-10%是通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实现的。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亚洲近20年的经济奇迹有大约30%-40%源于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国内研究机构也证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20%是由于人群健康状况改善而获得的。2003年的SARS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从反面验证了这一论点。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与保健避免发生,1/3的疾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我们要将聚焦在疾病治疗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使疾病在发生之前予以阻截和扭转,消除其生存发展的土壤,使人们更好地维持健康状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卫生经济状况和社会现状,我们在全人群的基础上提出了“386199”部队,即现阶段健康管理研究的重点人群,其中“38”代表妇女,“61”代表儿童,“99”则包含了老年人健康及慢性病人的管理。
全生命周期,指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阶段。人一生划分为11个生命周期,包括胎儿期、新生儿、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临终期。如在儿童期,我们面临着优生、优育、优教;青少年则面临着不良生活方式、肥胖、颈椎病、慢性病年轻化等健康问题;老年人面临着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峻的养老问题,病后康复问题等;临终的老人及其家人则需要学习如何接受死亡,如何有尊严的告别世界的善终文化。所以,整个生命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倘若只孤立的关注某一个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是远远不够的。
实现“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不僅要求我们建立相关的流程体系和管理步骤,更加要求政府及企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统一的病例资料流通系统,打通各个医院的信息孤岛,实现医院问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人群生命健康状况、疾病与健康信息的整合与归纳。“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要求体现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情况,以整体、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健康,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正确、合理地评价健康。
全方位,指对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和干预,对不良生活方式、心理进行干预和纠正,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风险管理,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同时,这个“全方位”也包括整合各个系统,包括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大学、学会)等各子系统,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等,体现“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