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
2014-04-29原柱强
原柱强
引言:当前,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壮大,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它也对将来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强大的影响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一门适应面更广、与社会实践关系更紧密的新兴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电子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它是一门理工类交叉学科,同时这一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下面将对本专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都已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目前,社会对于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务必要做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然而,现今各大院校在专业建设及其发展方面仍旧是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发展。因此,各院校应不断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师资方面投入力度,在实践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以下笔者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一、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各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掌握扎实理论及系统知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人才市场需要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获取、贮存、传送、检测、控制以及加工信息的技术科学,它也是一门技术密集且发展十分迅速的工程应用技术科学。本专业作为一类理工学科,主要是培养出一方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控制知识、信息系统、信号处理以及各类试验测试技能,深入了解微电子技术、光学工程、微波通信技术、波普物理、无线电电子学以及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电子工程、信息科学和一些相关领域进行科研活动、科技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构建多模式、层次化、多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的变化规律来看,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模式及规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务必要按照行业自身发展动态来不断调整专业规模与结构。当前我国IT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很多院校陆续设置了微电子、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理科类专业,要和以上各工科专业形成互补关系,但绝不能出现雷同情况。此外,本专业需适当地控制招生人数,还要在本科阶段实行宽口径的通才人才培育模式。
在大学阶段设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3各层次的培养规格。通常情况下,本科教育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作为目标。3各层次的人才培养需对应专业领域的不同层次社会需求。
此外,由于本专业属理科专业,因此需严格控制专科设置的学校。若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合理,在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便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攻读不同理科类研究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设置该专业的各大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院校严重缺少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的院校应严格控制该专业的发展规模。
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前世界发展速度最快且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便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这正是前沿科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未来势必会激发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类理工科专业,适应学科专业较宽,同时本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强化理论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因此,需根据创新体系,并按照一定原则培养出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虽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理科专业,但我国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雷同于工科专业。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优势,也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热点。从战略角度来看,本专业体系应站在各学科融合的高度,在重视工程技术课程的同时,强化理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选课。
四、坚持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理工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物理实验、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自动控制等。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等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大设计性实验。此外,在重视知识教育以外,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也应使学生具备敢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势必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快的技术更新。这对于搞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应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童亚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
[2]吴振森,李平舟,郭立新,车纯,张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教育体系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仲伟峰,何小溪,崔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C].2009.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