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男高音的特质
2014-04-29何莹
何莹
【摘要】文章从气质的角度来论证男高音这门艺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男高音依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不论是歌剧的咏叹调还是经典歌曲的抒发,处处表现了男高音这个艺术的经久不衰,文章正是说明它特有的因素。
【关键词】男高音;气质;艺术;情感
一、男高音的发展
声乐艺术诞生的时候,还没有声部的出现。早在古希腊的歌、舞、乐三位一体和古罗马的军乐时期,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从单纯的器乐为主的时期到12~15世纪复调音乐的出现,即奥尔加农,当时有两个声部,后来发展到四个声部(平行四度或者平行六度),这是声乐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时的男高音声部担当演唱的“固定歌调”圣咏旋律声部。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于歌剧的出现,美声唱法诞生,促使声乐艺术提升了一个台阶。它的原文是Bel canto,意思为“美妙的歌声”。它是注重声音圆润、刚柔并济、音色优美及连贯的一种唱法。同时,男高音也随之发展,直到17至18世纪的盛行,美声唱法的技法也逐步成熟。它需要气息的支持,起音时要柔和、圆润,线条连贯,声音有着良好的控制等等,但多为小号的抒情男高音。
此时男高音的发展并不顺利,出现了假男高音。由于当时教会不允许女性唱歌,从而使得假男高音盛行起来,导致了阉人歌手的盛行,这是声乐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后来,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亨德尔的作用和以后乞丐歌剧、喜歌剧的出现,真正为男高音带来了发展方向。但是受到技法的制约,音域比较狭窄,不到g2。
古典主义时期是男高音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别是作为重要音乐家的莫扎特,大大地提升了男高音的地位。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声乐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上升的时代,大歌剧开始出现。此时的观众们开始热心地追求高声区辉煌的嗓音,男高音符合了他们的口味,因此迎来了高度的发展。同时,许多音乐家创作出优秀的歌剧作品,奠定了男高音在歌剧中的主要地位。此时的技法也突飞猛进,杜普雷的“关闭唱法”解决了唱高音的门槛,后来雷思克的“面罩唱法”把男高音推上了历史舞台,直到今天。
二、男高音的类别
男高音的分类有多种版本,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统一命名。男高音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角色的需要来划分。“……男高音的分类更为有趣,英雄男高音的声音持久有力,适合瓦格纳或施特劳斯的大部分作品;戏剧男高音特点相仿,却与意大利和法国的更有缘。相比之下,抒情男高音音色甜一些、音量轻一些,尤其适合唱较轻的曲目。除此之外,还有极高男高音、强力男高音、优雅男高音、雄壮男高音,甚至有表达声音更加有力辉煌的加重男高音……”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大概的分类类型:
(一)轻型抒情男高音
轻型抒情男高音俗称为“小号男高音”(leggiero Tenor)。它是男高音中轻型的一种,声部具有线条优美的特点,高声部有华彩、明亮、柔和、优美轻快、愉悦的特点。在歌剧中有着重要的角色,高声区有着高亢的音色,头声明亮自然,胸腔却显着单薄一些。由于生理特征的原因,声带浅薄,短小,共鸣腔体不大,有着“奶油小生”之说,但是风度翩翩。它的音域从c1到c3,换声区在d2和g2之间。俄罗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诺维琴科称这个声部的声音应该是“天籁之音”。与之相匹配的歌剧有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莫扎特的《唐璜》、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等等。代表歌唱家有弗洛雷斯、阿莱尔、杨阳等。
(二)抒情男高音
抒情男高音是最常见的一个声部,比起轻型男高音要重一些。音域在b到b2之间。音色甜亮而有连贯性的线条。高音集中明亮,靠前,是很多歌剧中不可或缺的声部,而且也是歌剧中典型的声部,一般作为男主角出现。它的优势就是声音的控制能力、连贯的抒情及细腻的声音线条,又有着跌宕起伏的旋律。适合于扮演一些绅士、浪漫的角色、王子和青年角色等等。如《爱的甘醇》中的莫利诺、《弄臣》中的杜卡、《女人心》中的费朗多、《波西米亚人》中的鲁道夫等等。这就是抒情男高音的独特魅力。
(三)抒情戏剧男高音
抒隋戏剧男高音的号数与抒情男高音相比要大些。音色较重,丰满厚重,共鸣腔体大。有着强大的戏剧张力,但小于戏剧男高音。它的音域在c1到c3之间,可以从c3拓展开来。抒情戏剧男高音不仅具有抒隋男高音的优美特性,也有着相当的力度和穿透能力,同时兼得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的品质,所以价值很高。但是抒情戏剧男高音的音色较暗,高声区与中声区较擅长,虽然力度强些,但不缺乏抒情性,总之,戏路较宽。与之相匹配的歌剧有《卡门》中的唐何塞、《西部女郎》中的约翰逊、《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利等等。
(四)戏剧男高音
这类型的男高音有着很强壮的声音,声音具有金属色彩。音域在c1到b2之间。一般都有着庞大的身躯,音色比较浓厚,适用于情绪激昂的作品或角色,整个声音可以贯穿整个音乐厅,在德系的国家里,被称为“英雄男高音”,表现一些英雄气概的角色,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出现多次,也被称为瓦格纳式的男高音。
(五)假男高音
俗称“反男高音”。这种类型的男高音不同于阉人歌手的唱法,没有经过手术的洗礼,类似于女生,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法定义的。它从中世纪开始出现,到巴赫、亨德尔时期较盛行,由于角色的需要,在技法上比较注重头腔共鸣,又不同于纯假声的演唱,经过长时间的演练,始终保持着男生的特点,清晰、亮泽、纯美且音域很宽。至今仍有很多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反男高音歌唱家。
三、男高音的内涵气质
(一)音色
根据不同类型的男高音和个人的生理条件的决定,有着细小的音质差异,在此,不再复述。只是讨论一下共性的特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音色。
音色(tone-color)是指音的色彩、音的感觉特征。歌唱中的音色通常指声音的浓郁、甜美、深沉、明亮、表现力等,具有鲜明的个性。男高音中音色的变化与调整是随着角色、情感、剧情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以上说辞,男高音演唱时会出现明亮的、沉闷的、灰暗的、柔美的、轻快的等等情愫,这些音色的变化随之给观众带来的是喜怒哀乐,明亮和灰暗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也说明了不同的音色特点表现着不同的戏剧情节。就如此所说,“歌唱家演唱歌曲就像画家绘画一样,不同的是歌唱家用五彩缤纷的音色描绘歌曲,歌声的色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色彩越丰富,歌曲的感染力就越强”。
(二)文化内涵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男高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无不体现着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男高音的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透露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出来的男高音也是不同的。不管是属于文化的范畴,还是作为文化,更有与文化并驾齐驱的,在这里不需要过度论述(在杨燕迪先生的论文中已经论述),这里主要是谈论文化和男高音的特殊关系。
在洛秦的论文中说:“人创造了社会,一个社会的特定自然和人文条件创造了特定的文化,音乐就是这个大的文化中的一个产物;反过来也是顺理成章的,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类,必定会反映或表现它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特性。”真正说明了文化与音乐的一种特色的关系,蕴含着男高音的本质所在,印证了男高音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这个大背景。
四、结语
男高音的发展与演变展示着这门艺术的特有魅力,与不同的内在关系和外在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发展,相互沟通,相互磨合。释放出与人类情感直接挂钩的独特艺术,充斥着人类深处的灵魂与写照。表达不同内容的艺术类型,使男高音这一门类屹立在世界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