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的创作与演奏分析

2014-04-29王娇阳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王娇阳

【摘要】贝多芬的晚期处在欧洲最黑暗的时期,他的创作风格也在转变,贝多芬钢琴奏呜曲第三十首(Op.109)就是这时的产物,它之中有许多贝多芬大胆的创新之举。文章通过对这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笔者的演奏实践,从而对这首钢琴奏鸣曲的学习和演绎以达到完美再现。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的作品正好是一部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音乐化历史,也是古典主义时期向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转变的结晶。

贝多芬的创作阶段被分为早期阶段(1770~1802年)、中期阶段(1803~1814年)和晚期阶段(1816~1827年)。他的晚期阶段是刚刚熬过创作艰难的时期,身心还都在被生活洗礼中,但内心的坚强信念一直支撑着他的创作,这首钢琴奏鸣曲第三十首(Op.109)就是在晚期阶段完成的。

一、《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的创作分析

《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是贝多芬打破传统奏鸣曲创作方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贝多芬晚期作品代表之一,其中带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乐章:不过分的快板。本乐章共99小节,E大调,2/4拍,奏鸣曲式。呈示部的主题是带有附点节奏的波浪式音型,柔美的旋律音被副部主题富有表情的柔板强行切断,随性的音符体现了宣叙调的色彩,一系列的琶音、三连音和音阶混合着代替了省略的连接部和结束部,直接进入了展开部。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材料被充分的扩充和变化,给再现部的主题再现界线划分得很模糊。尾声中的材料也是呈示部中的主题材料,由一个渐强到突然变弱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最急板。本乐章共178小节,e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打破了贝多芬早前的奏鸣曲作品中的快-慢-快的形式。呈示部中的主要主题一进入就冲断了对第一乐章的回味,凶猛澎湃的主题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连接短小平淡,副部主题也是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来。结束部由三个结束主题构成,但结束部中的材料都是主部主题的材料,同时也为展开部做好铺垫。展开部的主题在左右手中来回出现,带有卡农式的复调写作手法。再现部在带有ff的激动心情回归再现,调性也遵循了传统奏鸣曲的原则,前8小节完全再现呈示部前8小节,连接部也是呈示部中材料,副部主题也是对呈示部的副部主题材料进行的模仿,然后由一个小的结束引入尾声,尾声虽然只有8个小节,但是这个尾声却是一个具有爆发力的尾声,与第三乐章的如歌、充满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乐章:如歌的、充满表情的行板。本乐章共210小节,E大调,3/4拍,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是由一个主题和围绕主题变奏出的六个变奏曲组成。主题一共16小节,平行两句体乐段,优美细腻的主题旋律诗意化了贝多芬晚年对自由甜美生活的憧憬。六个变奏曲都是基于E大调,贝多芬通过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流露出了对自由渴望。第一变奏:3/4拍,速度与主题速度一致,十分具有表现力。通过左手的伴奏型织体的出现,可以看出这一变奏部分是通过圆舞曲的节奏进行变奏的,右手旋律被衬托得更加华丽悠扬。第二变奏:轻巧的,3/4拍,速度与主题和第一变奏相符。双手十六分音符、和弦交替进行,颇有第一乐章主题的风采,形式上更有轻快的自由感。第三变奏:活泼的快板,2/4拍。这个变奏部分,贝多芬一改前两个变奏风格,左右手轮流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和跳跃的八分音符,使音乐更具有推向性,有着无穷的动力。第四变奏:德意比主题稍微慢一些;具有柔板性质比行板稍快,9/8拍。这个变奏前半部分旋律是卡农式的写作手法,不断地倾诉心中的想法,后半部分以柱式和弦伴随前半部分的旋律出现,充斥着不安的情愫。第五变奏:不太快的快板,2/2拍。这部分的变奏是赋格形式的,是贝多芬晚期创作中的赋格代表部分之一,通过卡农模进乐思回归严肃状态。第六变奏:回到主题原速,3/4拍。变奏在如歌的和声式旋律中缓缓开始,然后以9/8拍的颤音左右手交替出现,主题穿插其中,最后在188小节回到主题首尾呼应。

二、《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的演奏体会

在速度上,贝多芬在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很少会改变速度。他一生中曾多次强调他的作品要严格按照乐章开始处出现的速度标记演奏。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在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把每一个乐章甚至乐章中间都标记了速度记号,演奏者可以在整体速度不改动的状态下,自由发挥演奏如第一乐章中的副部。

在力度上,这首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出现由P直接进入f或者由f直接进入p,这是对演奏者的指尖考验,例如在第一乐章中的展开部中连续出现九个sfD和第三乐章第三变奏曲中出现的四处由f直接进入p的表情记号。第一乐章结束处的p和第二乐章开始处的ff,使乐章间的对比鲜明,演奏者在处理第一乐章结束处的p时要做好力度上的预见。

在表达情感上,贝多芬在创作第三十钢琴奏鸣曲时,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各种民族解放运动,身体上的病痛折磨,家庭上的四分五裂,可谓身心备受煎熬,这时的贝多芬渴望自由,幻想着美好的生活。这首作品的旋律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甜美的旋律之一,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带有希望、自由和向往,最大程度地还原贝多芬当时的内心世界。

三、结语

通过对这首奏鸣曲的分析,可以看出贝多芬已经褪去了在早、中期出现的英雄主义,转而出现了对自身的内省,作品的风格和情感都略带有浪漫主义风格。《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是他晚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这些晚期作品已然使他达到了新的创作顶峰。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米亚斯科夫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半音化思维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