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在山东地区传承的现状及对策
2014-04-29齐津锋
齐津锋
【摘要】文章主要从山东地区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山东地区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山东民歌音乐文化的教育,加强山东省音乐传承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在山东地区传承和发展山东民歌的音乐文化,这是山东地区音乐教师的职责,并对此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山东民歌;民族音乐;多元文化;传承和发展
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地区的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应当是学校音乐教育。
一、山东民歌的历史与特点
山东民歌有着深厚的根源,多少年来,山东民歌始终以它的生命力以及质朴的风格伴随着历史,成为我们国家民歌中一笔不朽的财富。山东民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它既具备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又不失地方色彩,很好地体现了山东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创新能力。
山东民歌有近万首作品,其中小调占绝大多数,例如《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对花》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涌现出彭丽媛、王音璇、刘金华等一批在中国民族声乐界有影响的歌唱家,山东民歌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大批有历史责任感的作曲家、作词家创作了很多赞美国家、热爱社会的优秀山东民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
山东民歌所具有的诙谐、风趣、质朴等特点,小调民歌往往表现人民憨厚、质朴的性格。劳动号子主要用来表现山东人民坚强的意志以及与敌人顽强抗争的伟大气魄。山东民歌的体裁主要有说唱、套曲、小调、秧歌以及儿歌等体裁。总结山东民歌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四点:取材多样、内容丰富;旋律独特、音乐干炼;方言明显、衬语较多;人物形象鲜明直白。
二、山东民歌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多元文化”的观点在20世纪初被杜威提出后就形成一股热潮,山东民歌在广义范围来看是多元化的,地方民歌就是一个地区的母语,学习地方的民歌就等于学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美国的一本《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曾经说道:“在中国的校园里面,西方古典音乐和歌曲随处可见,甚至超过中国本土音乐,显然他们的音乐和文化已被西方化。”这也说明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古老而又丰富的音乐文化“现代化”的趋势正在加强,这里的现代化即是“西方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国家也多次在各大音乐研讨会中提出,要求充分利用好母语,发挥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族歌曲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民歌以宽广、洪亮的特点为主,如同山东人民朴实的性格,给人比较踏实的感觉。随着岁月的奔走,山东民歌记录下了山东从古至今的悲欢离合以及山东历史的演变。在山东地区加强山东民歌的学习,是加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同时也是传承发展山东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
三、山东民歌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山东民歌的传承现在只存在于偏远山区和音乐专业院校,目前我国的文化传播主要以学校的教育为主要方面,因此学校教育是地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以学堂乐歌以来的新的音乐形式以及西方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西结合必然重要,但是把一些本土的文化忽视得过于严重也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亵渎。很多山东地区的学生连一首山东民歌都不会,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山东民歌的教育在学校的教学中没有根基,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学校的民族音乐课也是应付了事。其次,现在我们所处的大环境的影响,时代的加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外界因素容易产生好奇,因此更容易接受外面的新鲜事物。最后,现代的文化传播途径相当广泛,随时随地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
笔者认为,为应对这一现状,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首先,山东当地的一些学校领导应当首先给予重视,例如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加强山东民歌这一板块的表演。其次,调整专业院校中的音乐学习板块,应在西方古典音乐、现代艺术歌曲的基础上加强传统音乐的比重,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有选择性地把经典的山东民歌编入教学体系当中。再次,要想让学生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老师要提前做好功课,即要加强对山东民族音乐的研究。最后,应结合现代的发展趋势,迎合大众的欣赏水平,把地方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学校教育是中国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接触学习一些地方民歌,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只有热爱自己的家、热爱自己民族的人才能有志向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这一重要任务,首先加强自身对山东民歌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与其他音乐文化的交流,最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山东民歌,了解自己的家乡。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怎么与全球音乐文化接轨,得到世界人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