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的引导与体验
2014-04-29饶碧寅
饶碧寅
摘 要: 本文从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分别从音高、速度、力度、音色这四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从而使其潜移默化地发现音乐的美妙。
关键词: 引导 体验 课堂教学 音乐审美
音乐是人类历史最悠久、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一定音响结构使人类的思想、感情之间的表达与交流得到统一、产生共鸣。人类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审美已成为一项基本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那么,什么是“美”呢?人们出于审美目的倾听音乐,不是为了认知,也不是为了听作曲家总结人生哲理。真正的审美是不带有这些目的性的,只是单纯地使主体跟音乐丰富的有序美产生感性的、直观的结合,是审美者在精神上获得审美愉悦或享受那种积极向上、产生共鸣的身心反应。
审美如此重要,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便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
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形象、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审美和体验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中得到陶冶。笔者认为音乐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教师应更多地用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一、体验音高
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不同音高与音长的组合构成了音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旋律,是音乐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演奏間奏时使用高八度的音域,本意在于提示学生停顿。没想到一位学生小声嘀咕了句“好像八音盒的声音哦”。一次意外的小小感受让笔者心血来潮,希望全体学生都体验到音高的魅力。于是分别用高、中、低三种不同音区弹奏主题,学生觉得比较高的音像小精灵在森林中轻盈地飞舞、快乐地玩耍。中音像小精灵降落在草丛中,变身成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唱歌跳舞。低音听着不舒服,很紧张,好像一个巫婆在念咒语。
利用这“小小的意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音高的变化,感受到音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低音深沉、厚重,中音宽广、柔和,高音明快、清澈……所以在节奏、音色、力度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单改变音高就能使音乐的表现性发生巨大变化。
二、感受速度
速度是声音的时间属性,一首作品就是由不同时间长度的声音组织起来的。快速的音乐使人产生对具有快速运动特征对象的联想,同时使人产生兴奋与急促的情绪体验,就如同进入Pub,那些节奏快速的音乐可以迅速使人们产生疯狂、兴奋的情绪;反之,慢速的音乐使人产生舒缓的情绪体验与对慢速运动对象的联想,就如同聆听轻音乐或摇篮曲,让人安静沉思或沉入梦乡。同样的旋律以不同的速度演奏或演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一年级课上,特别对学生进行“速度变,形象变”的小训练,分别用快、中、慢三种速度练习。让学生先体验速度的变化,接着让学生描述这三种不同速度带来的感受或心中的画面。学生认为:快速给人感觉很快乐,像在飞跑;中速像悠闲地散步;慢速似乎表现得疲惫无力。
这种“速度变,形象变”的小训练对于帮助学生感受速度、体验音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感受,学生记住时值改变,相同旋律会呈现不同艺术形象。
三、对比力度
力度,也叫音强,即音的强弱。力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它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具有表现力的音乐都包含着丰富而细腻的音强变化,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只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平淡无奇,更不用谈艺术表现力。
教授新歌曲,当学生熟悉了旋律、节奏、歌词之后,笔者让学生试着处理歌曲。一为了唱起来更动听,二为了让学生与之前做对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处理音乐力度,对比音的强弱,学生发现音乐有了层次感,且更丰富。
所以,结构完全相同的音乐,以不同力度演奏就会获得表现性变化。
四、聆听音色
音色是由物体振动状态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构造的不同而产生音色的差异。
课堂中,笔者尽可能让学生使用不同乐器演奏一些简单、短小的节奏,以引导他们体验音色的变化。在一次音乐欣赏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分别由二胡、钢琴和竹笛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仔细体会旋律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及不同乐器间音色的差异,并让学生选择最适合演奏该曲的乐器。
在聆听同一作品时,学生发现不同乐器演奏带来不同的感受。即便同一乐器,在不同音区,以不同力度及不同方法演奏时会产生很大的音色差异。所以,音高、速度、力度、音色不能割裂开来,应综合体验音乐的美。通过这次引导体验,学生对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审美是美好人性的发光点,音乐美学是审美的重点,而人类对音乐露出自己最纯洁、最丰富的感情,特别是把感情的核心——爱赋予审美对象。同时,音乐又反作用于人的感情,使人更为丰富、广泛和深刻地体验音乐的美。学生能够在审美与体验的教学过程中领悟到音乐才是重点,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有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比灌输学生音乐知识更为重要。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手段,目的在于以美育人、以情感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机械式技能训练,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引导他们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