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绿色之路
2014-04-29
众所周知,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1号”。但你可能不相信,在本茨本人还没有出生的1832年,汽车就已经诞生了,只不过按照汉语的释义它不能叫“汽车”,因为它不靠内燃机驱动,而是靠电。世界上第一部汽车几乎可以肯定是电动车,因为它的成形远比“奥托冲程”、“本茨汽油机”、“迪塞尔柴油机”要早。但当时还没有什么环保理念,造电动汽车的唯一目的:找到可靠的能源驱动马车,为人类代步。100多年来,人类一直在电动和油动间摇摆不定。当石油成为两国开战的主要理由时,当“车轮上的国度”在风雨中遥遥欲坠时,当我们开始担心子孙在我们千古后还能否生存时,回过头来,你会发现,汽车工业又回到了 100年前的原点。在原点上,我们欣喜的看到以特斯拉和中国本土的比亚迪为代表的汽车厂商已经开始推出相对成熟的产品了,它们是否能被市场大面积接受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而本文意在还原从汽车诞生伊始到本世纪最初的十年,人类在电动车制造领域所走过的弯路和歧途,以史为鉴,后人才能更坚定的走下去。
二十世纪初期,电动车在美国大受欢迎。它没有振动和噪音,没有难闻的汽油味道,又不用换挡,成了上层社会女士的首选座驾。相比后来叱诧风云的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有着在当时看来巨大的优势。它不用费力的摇手柄就能轻松启动,而且价格非常诱人,一辆基础型电动车售价1000美元,而装饰华丽的专为达官贵族设计的顶级车型也只要3000美元左右。
当时与电动车和内燃车竞争的还有蒸汽汽车,但在经济又便利的电动车面前很快就撤台了。蒸汽汽车在寒冷的早晨需要预热至少45分钟才能启动,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提供蒸汽动力,而且在糟糕路面上蒸汽汽车面临爆炸的危险,这一切,都是驾驶电动车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1920年代,连接美国各主要城市的公路网开始兴建,物流业飞速发展。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大量移民迁往西部的阳光地带。驾驶汽车长途旅行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这使得电动车续航里程短的弊病暴露无疑。与此同时,德克萨斯州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油田,使石油成为了廉价的能源。1912年,凯特灵(Charles Kettering)发明了起动机,发动汽车再也不用摇把了,这使得大量女性驾驶员转而投向马力更大、驾驶更轻便的汽油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亨利·福特的流水线使汽油车的售价大幅下降了500~1000美元,而电动车由于研发投入,售价节节攀升。1912年,主流电动车的售价达到了1750美元,而当时福特的T型车只卖650美元。
于是,电动车迅速被市场边缘化了,转向了用途比较专业的行业领域。1923年,耶鲁大学研制出电动叉车。电动高尔夫球车和电动购物车也开始出现。到了30年代,电动车已经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但以电为动力的概念车依然层出不穷,一部分人始终没有放弃电力代替汽油的努力。
1973年,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阿拉伯国家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采取石油禁运措施,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1979年,伊朗革命爆发,石油供应再度趋紧。1990年,海湾战争引发石油价格暴涨。三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给喜爱大排量轿车的美国人以沉重的打击。事件过后人们开始反省当初挥霍能源的行径,电动车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以通用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巨头纷纷启动了电动车的复兴计划。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有一群特立独行的品牌,它们不屈不挠的坚持着自己的产品理念,造最节能环保的汽车,造纯电动汽车。哪怕投入再大,产量再小,销量再差也在所不惜。有了它们,人类的环保汽车事业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天空多了一抹纯净的蓝色。向默默耕耘的独立电动车制造商致敬!
近年来,由于研发投入大,占用资源多,成本高昂,电动车的开发进入了低谷。油电混合这种折衷的技术逐渐成为厂家的研发重点,单纯的电动车项目大都被搁置,厂商的理由是电池的体积、电量和重量问题没有解决。在技术难关面前,大家又在走50年前的老路,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资源终究有一天会枯竭的,油电混合的最终出路还是纯电动汽车,一种纯绿色、无污染的解决方案。世上无难事,只要潜心研究技术,用心培育市场,电动车的春天还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