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音乐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014-04-29张蕾蕾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性艺术性音乐

张蕾蕾

【摘要】文章通过对音乐所具备的艺术性和社会性两种音乐属性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音乐作品和音乐人物的实例展示,剖析当下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究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如何把握好音乐创作的方向,让音乐回归本质,在社会生活中推进其服务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音乐;艺术性;社会性;音乐社会服务功能

一、音乐的艺术性和社会性

(一)音乐的艺术性

音乐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一系列乐音所构成的旋律、节奏在抒发音乐情思时所具有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是基于音乐中具体元素在排列组合、抑扬顿挫中对于人和事物情感抒发的自然流露。一方面,艺术性是音乐最直观让人感到的外在表现,在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艺术性往往是让作者首先想到要表现的手法、风格、曲调等诸多元素;另一方面,过于强调艺术性也会使音乐产生一定的局限,往往浅尝则止,回味不多。

(二)音乐的社会性

音乐的社会性本质上属于内在思想性的范畴,即音乐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某种意象表达。音乐作品中的社會性,是音乐区别于其他形式上的艺术类型的根本,音乐作品创作的源头往往是社会现实中的场景,创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感悟出内在的某种意象,通过旋律的形式表达出来,没有思想的音乐往往是肤浅的、流于形式的,很难流传下去。当然音乐作品的社会性如果过于直白地表露,只用僵化的方式去表现作品的思想性,往往不能引人入胜,难免枯燥。

(三)两者的统一

艺术性对音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其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各个创作者把艺术性作为音乐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感染力,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艺术性。

音乐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如有的音乐作品,思想性高,艺术性也高;有的音乐作品思想性进步,而艺术性较差;有的音乐作品思想内容落后或反动,但可能带有某种艺术性。因而如何做到音乐作品内外的统一,发挥出最大的功能,达到最完美的结合,是音乐创作中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音乐的社会服务功能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洪流中,音乐的发展伴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近代以来,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包括音乐家们结合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抗战中的《黄河大合唱》,吼出了不愿做奴隶的国人的心声;建国初期的《歌唱祖国》,让每个人对于新中国未来美好的憧憬充满了激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祝酒歌》的广为传唱,使得刚刚走出文革混乱的人们重新开启了新时代建设的篇章。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内地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塑造一大批让普通大众能够接纳的经典偶像以及百听不厌的歌曲作品,应该说20世纪我国音乐的发展与时代脉搏的衔接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即便时至今日,仍然让人难以忘怀。

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音乐的发展似乎遭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出现了曲高和寡和娱乐至上两种极端的创作体现。一方面音乐艺术专业遍地开花的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物质化的倾向加剧,导致音乐教育成为富家子弟才能接受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通俗音乐流行化的发展流于表象的选秀和活动炒作,不少无病呻吟的作品和过于功利脱离普通百姓的小众作品的出现,使得经典也就屈指可数。

(一)音乐源于生活

音乐的魅力不光是音乐创作人员的自身审美情趣的表达和宣泄,还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对于社会人群所能引起的共鸣,因而我们认为音乐不能只是被禁锢在象牙塔里的和特殊行业少数人操作的艺术形式,而是应该重新回归大众,深入群众生活的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反映。

回归过去,我们不得不提及王洛宾和施光南。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传奇经历,想必每个人都会唏嘘不已,《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在短短50年的生命里,它的作品让每个人都能从他的音乐创作中体会到生活的朝气和时代的变革。他接连创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让当时的普通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时代赋予人们的前进的理想和希望,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二)音乐服务社会

推进音乐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的回归,是我们当下整个社会,尤其是文化界应该反思和做出实际行动的。我们首先应该利用各个音乐团体和艺术类音乐专业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帮助和满足百姓里面渴望得到音乐熏陶的诉求。其次我们应该敞开音乐厅大门欢迎各个阶层的群众前来学习。这一点,例如国家大剧院的定期免费音乐讲座和部分演出,就拉近了高雅艺术和普通大众的距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休闲和享受审美的重要渠道和方向。最后,真正接地气的励志音乐节目,可以让更多的人有一条上升的空间渠道,近年火爆的《中国好声音》是主要代表。

三、结语

音乐的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只是所有艺术形式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它的这种社会服务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当下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建设已经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加强音乐的社会属性的传播,努力让音乐创作遵循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才能让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并且被岁月牢记,精品和经典也就不难出现,让音乐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利于中国梦的创造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海丹.音乐起源初探[J].大众文艺,2010,(18).

[2]明言.从“时代歌手”到“人民音乐家”——为纪念施光南诞辰70周年、逝世20周年而作[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12).

[3]何龙.追寻永恒的歌者——读王洛宾的长篇采访录《在那遥远的地方》[J].中国图书评论,1998,(12).

猜你喜欢

社会性艺术性音乐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圣诞音乐路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音乐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