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构建生本课堂的几点体会

2014-04-29张锦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创新

张锦娥

【摘要】面对以往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高分低能的师本教育困境,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利用,成为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关键词】生本课堂;参与学习;创新

师本教育模式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完成“法定”课堂的授课任务.一切教学活动为考察教师的“教”的演示“能力”而设计的.教师积极讲,学生 “专心”听,学生被霸占了用脑和动手的时间,被取代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末倒置,师生都累了,但课堂教学效率依然低下,这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多年之“痛”.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学好”和“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其管理理念跟传统的有所不同,甚至对立.“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教育走向生本的提出给我们在教改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误入传统教学的误区,如何做才更有效呢?这是个令广大教师反复探讨的大课题,本人就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实际略陈己见.

一、学习的开放性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可外延到课堂内外.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实验和交流,把讨论探索当学习的常规.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什么都可以讨论的,师生之间也可以争辩.让新知识新技巧在讨论中得到体验和提升应用.讨论时要有目的的,要求老师有组织有安排计划的,不是乱哄瞎吵.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提出:(1)讨论的任务;(2)讨论的方法;(3)讨论的结论.例如:初中数学的整式的乘除法中“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幂的乘方法则:(am)n=amn”的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教材中的思考问题的讨论中总结出来,并认同且能清晰应用.但若由老师灌给他们,学生会记住,但之后不少会懵懵懂懂把这两个法则给乱套.又如, “a0=1”怎么来的呢?让学生从教材引例:43[]43=1,43÷43=1,而43÷43=43-3=40,所以40=1,归纳出a0=1,容易得证.否则,他们总是不明或答错为a0=0,可谓后患无穷.

所有问题对老师是简单的,但对学生是陌生的,老师放开手脚去指导学生去实践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成果.不要担心学生少了你的“讲”会不懂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讲100遍不如学生能讲1遍.

生本课堂应是具备创新探索性.创新自主实践性应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例如:关于类似“如何测量鳄鱼潭的宽度”题目的探究,对八年级的学生提出用所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设计多种方案;但到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章节时又有新招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课堂上操作易放难收,任务一下,可像炸开了油锅似的,学生想得可狂,什么古灵精怪新法子都有,所以要放开到课外,无论是纸上谈兵还是实地操作,提前布置给时间和空间学生分小组合作去思考和实验,老师再收集不同方案结论并公布评价.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的重点设计是如何让学生开展怎样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实实在在地具体实践,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参与学习.不要担心他们的实验浪费了老师讲课的时间,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的老师不用多讲,得不到的讲的作用也不大,讲了他们也容易忘记,别提创新和提高了.

二、学习的合作性是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师本教育”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满堂灌”之后,缺乏互动,提不起学习的热情,效益低下.

生本课堂教学应具有互动性.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包办代替”的“师本”置换成学生“自主建构”的“生本”,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与他们一起感受成功的愉悦.

重点体现出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合作的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教师克服“言语霸权”实行“民主协商”,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欣赏他们的创新,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教”与“学”才能最大程度共振共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例如: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等性质,课前要让学生分小组准备纸片、剪刀等教具,在具体纸教具摆弄、折叠中实验,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讨论、探索得证并运用.这样的过程是愉快充实的.

三、学习的德育性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有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诚然,生本教育中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成为美好学习的主人,亲身去体验成功和感悟真善美,形成自然素朴的美德,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生本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无形的德育过程.教书育人才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不要再对分数执迷不悟,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本教育中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创新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