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让学生出镜

2014-04-29孙家宝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二项式小球计数

孙家宝

“出镜”本指在电影或电视中露面,本文所说的“出镜”更多的是指教师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站到教学的前台表现他们自己.多让学生出镜,“坐着等,跟着行”的学生是没有市场的,教师的话语霸权是被否定的;多让学生出镜,情境教学和探究教学是大显身手的.

一、潜心创设教学氛围,让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疑难,摸清思维的突破口,预设出每节课学生思维的喷发点,构建灵活、开放、动态的框架,及时把握学生迸发的思维兴奋点,在困惑处、在疑问处、在似懂非懂处创设陷阱,在不断反思中解决理解上的盲点、困惑.在教学中,要珍视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如:“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片段:

1.创设情境,桶里取球

(1)拿出两个小桶,每个桶里装a、b两个小球,找几名同学上来取小球,看每人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讨论结果.

(3)回顾各种计数方法的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生1:aa,ab,ba,bb共4种,我用的是枚举法;生2:第一次取球有两种方法,第二次取球有两种方法,所以一共2×2=4种,我用的是分步计数原理.生3:我可以分类取,第一类,都取a,1种;第二类,取不同,2种;第三类,都取b,1种,共4种,我用的是分类计数原理.

2.探究新知,思考联系

(1)将(a+b)(a+b)逐项展开并整理,思考:展开的过程和取小球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1:展开的过程就是取小球的过程.

生2:不同点是球ab,ba属两种方法,展开式中的ab,ba可合并同类项.

(2)展开(a+b)2思考:在展开过程时,你发现各项的系数与取球问题有什么关联?

生:各项系数即取球问题中分类记数原理的各类结果数.

(3)游戏:桶里有大小相同,质地相同的a、b两小球,有放回地取三次,有几种不同取法?

生1:可用分类计数原理.

生2:可以用枚举法.

生3:可以用分步计数原理.

(4)试着展开(a+b)3和(a+b)4说出各项系数和是多少?

(5)将(a+b)n展开猜猜看有哪些项?为什么?

生1:展开式,各项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次数.

生2:展开式的项数为n+1 项.

生3:字母a按降幂排列,次数由n递减到0;字母b按升幂排列,次数由0递增到n.

生4:二项式系数可写成组合数的形式,组合数的下标为二项式的次数组合数的上标由0递增到n.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游戏,在探究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并证明二项式定理,熟练掌握二项式定理的特点,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频频出镜,有一天,就是忘记了二项式定理这个公式,学生也可以凭直觉把“二项式定理” 推导出来.

二、解析创意心理活动,让出镜的激情带动精彩的生成

创意的心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带动,人生于世,不仅是生存,更是生活,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自尊的满足,精神的追求.人总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出镜的激情常会如春江翻潮,按捺不住,冲撞着、翻涌着,让人食不知味,卧不安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是主要活动因素,作为数学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语言不仅要准确易懂、风趣幽默,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传递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任意角和弧度制”的教学片段:

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接着问:这天是不是星期天?如果不是,那么还要经过多少年,这一年的这一天会是星期天?给出任意一年的任意一个日期,经过多少年这一日期与原日期的星期重合?

2.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日来计算,用万年历来对照答案是否正确.

3.分析对错原因,注意闰年与平年的区别.

4.建立模型:抽象为一个求解不定方程的数学问题.

5.把自己的生日放入模型假设进行模型求解与检验.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提出一个个新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呈现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催生学生数学情感,提升数学教学质效.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到位、有创意时,教师要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投去不同的目光.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评价坚持“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多赞赏、少批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探究性、开放性,用期待眼神告诉他们不要紧,要加油,要努力,以后会进步的!

三、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解析高中新课程标准,我们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都是可以讨论的.要变“听懂”为“学懂”和“会学”,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教育与人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通过交流、对话、互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才会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如:立体几何的教学,要让学生抓证明与计算的主线,用开放、灵活、实用、智能的3D软件,准确、真实,动态讲解演示各类立几专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让学生在空间思想体系精准快速地进行任意空间点、线、圆、面、体的绘制编辑,告诉学生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进程中得到训练.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出镜,有利于学生吸收新思想和反思自我.回归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是出镜的要义.

猜你喜欢

二项式小球计数
聚焦二项式定理创新题
二项式定理备考指南
古人计数
二项式定理常考题型及解法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古代的计数方法
小球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