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初探
2014-04-29王乃建邱金华朱庆涛
王乃建 邱金华 朱庆涛
摘 要:针对大蒜施肥中存在的习惯性和盲目性,采用肥料“3414”试验,在中壤土上进行了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生长过程中,吸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N∶P2O5∶K2O=1∶0.36∶0.70,氮、鉀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磷吸收高峰在蒜苔伸长期。大蒜施用氮磷钾,均有增产效果,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436.95kg/hm2,P2O5 213.34kg/hm2,K2O336.74kg/hm2。氮肥施用方法以2/3基+1/3追为宜,钾肥以2/3基+1/3追效果最好。
关键词:大蒜;需肥规律;施肥模型
金乡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蒜之乡”,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全部地膜覆盖,蒜头产量75多万吨,蒜苔10多万吨,生产量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占全国的70%。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蒜及其蒜制品需求量的增加,金乡县及其周边地区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全国种植面积较小,缺少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的研究,原有的少数资料也不能适应当前覆膜、出口大蒜的生产要求。为此,我们于2010~2013年对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优化施肥进行了初探,以期为大蒜优化施肥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金乡县化雨、鱼山、马庙等乡镇的中壤土上,试验地耕层土壤肥力状况:有机质11.2~12.5g/kg,碱解氮64.6~82.7mg/kg,有效磷32.3~43.5mg/kg,速效钾165~248mg/kg。
1.1大蒜养分需求规律的探讨
每公顷施N、P2O5、K2O各450、240、360kg,各生育期分别取植株样,随即分取各器官,烘干,硫酸—过氧化氢消煮,全氮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1.2 大蒜施肥模型研究
氮、磷、钾用量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金乡县当地大蒜的最佳施肥量(纯养分)为:N2=450kg/hm2,P2=240kg/hm2,K2=360kg/hm2。小区随机排列,其他管理措施与常规大蒜栽培相同。
1.3 大蒜氮钾不同施用方法试验
氮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在施P2O5210kg/hm2、K2O360kg/hm2基础上进行,氮统一用量为450kg/hm2,共设四个处理:对照(不施氮)、1/3基+1/3追、1/2基+1/2追、2/3基+1/3追,三次重复;钾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在施N450kg/hm2、P2O5210kg/hm2基础上进行,钾统一用量为360kg/hm2,设四个处理为:对照(不施钾)、1/3基+2/3追、1/2基+1/2追、2/3基+1/3追,三次重复。
上述试验的小区面积为30m2,供试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供试品种为金乡白皮大蒜,供试地膜为0.006mm聚乙烯。除特殊处理外,磷肥全部基施,氮肥2/3基+1/3追施,钾肥
2/3基+1/3追施。追肥须与浇水同步进行,随水冲施。种植密度为330 000~390 000株/hm2,十月上旬播种,五月下旬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蒜养分需求规律
金乡大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氮、磷、钾养分,但各生育期情况不同(详见表1)
2.1.1 氮、钾的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每日平均分别吸收5.918、4.537kg/hm2,磷的吸收高峰在蒜苔伸长期,日平均吸收2.204kg/hm2。
2.2.2 各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占总吸收量的百分率不同,发芽期分别为0.87%、0.95%、0.94%,幼苗期分别为:9.89%、8.38%、6.11%,分化期分别为:6.07%、4.55%、8.39%,伸长期分别为:37.68%、64.27%、35.18%,膨大期分别为:45.49%、21.85%、49.38%,呈前期少,中后期多的吸肥特点。
2.2.3 按360 000株/hm2计算,平均蒜头产量18 375kg/hm2,则吸收N、P2O5、K2O分别为26.2、94.5、183.8,即生产1 000kg蒜头吸收N14.2kg、P2O55.1kg、K2O10.0kg,N∶P2O5∶K2O=1∶0.36∶0.70。
2.2.4 氮在鳞芽分化期以前叶片中积累较多,达80%以上,说明叶是其分配中心;成熟后蒜头中含氮量占70%左右,蒜头成为氮的积累分配中心。磷的积累分配基本与氮相同,但吸收积累量与速率相对较小。钾的积累分配中心随着生育期变化,钾逐渐被运转到鳞茎中。
2.2 大蒜肥料效应模型的建立和施用量的确定
2.2.1 肥料效应模型的建立与统计分析
根据肥料效应理论及金乡的大蒜生产实际,我们采用三元二次数学模型,即
Y=b0+b1N+b2P+b3K+b4N2+b5P2+b6K2+b7NP+b8NK+b9PK作为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模型。
应用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对三年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经检验,13个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肥料效应方程所表达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5个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这种方程不能用于指导施肥,只能作为分析讨论的参考。将达到显著水平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模,求得以N、P、K的施肥量为自变量、大蒜产量(y)为因变量的肥料效应模型:
Y=10746.0+14.36N+7.36P+12.44K-0.0239N2-0.0275P2
-0.0290K2+0.0089NP+0.0169NK+0.0051PK (1)
经方差分析,F=21.27>F0.01(181,13),R2=0.9795**,说明大蒜产量与N、P、K施肥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和相关性。
2.2.2 肥料效应模型的最优解
利用所建立的大蒜肥料效应模型(1),分别求N、P、K的边际产量:
dy/dN=14.36-0.0478N+0.0089P+0.0169K
dy/dP=7.36-0.0550P+0.0089N+0.0051K (2)
dy/dK=12.44-0.0580K+0.0169N+0.0051P
边际产量等于肥料与产品的价格比,当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成本时,可获得最佳经济施肥量;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可达到最高产量,求得最大施肥量。
由表2看出,大蒜最高產量施肥量为N480.54kg/hm2、P2O5 246.14kg/hm2、K2O376.34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436.95kg/hm2、P2O5213.34kg/hm2、K2O336.74kg/hm2;最佳施肥量的肥料农学效率比最高施肥量的肥料农学效率高,这说明最佳施肥量的施肥增产效应高,不仅节省肥料,而且可提高经济效益。
2.3 相同施肥量、不同施用方法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氮肥以2/3基+1/3追、钾肥以2/3基+1/3追处理,其大蒜株高、蒜头径围、单个鲜重蒜头产量、品级率均较其他处理高。(金乡大蒜以出口为主,要求蒜头大、横径大于5厘米以上、外形圆整、无畸形等。横径低于5厘米、畸形的,为不合格产品。品级率也为合格率。)
在覆膜栽培条件下,追肥主要为随水冲施,春后气温低,不易追施过早。大蒜对氮敏感,且吸收高峰出现较早,并持续至成熟期。基施过少,返青期营养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幼苗生长;基施过多,一是容易烧苗,二是造成后期脱肥。大蒜对钾肥吸收量较多,且吸收高峰在膨大期。钾肥基施过少,前期钾得不到满足而影响生长;基施过多,不利于后期钾肥的吸收。氮肥以2/3基+1/3追、钾肥以2/3基+1/3追结合的施用方法,能够满足大蒜整个生育期对氮、钾的需求,因此较其他处理更能发挥肥效。
3 结论
大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钾
比例为N∶P2O5∶K2O=1∶0.36∶0.70 。氮、钾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
磷吸收高峰在蒜苔伸长期。金乡大蒜施用氮磷钾均有增产效果,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436.95kg/hm2,P2O5213.34kg/hm2,K2O336.74kg/hm2。氮肥施用方法以2/3基+1/3追为宜,钾肥以2/3基+1/3追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李仁岗.肥料效应函数.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88-214.
[2] 严根元.大蒜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1-95.
[3] 田兴范,邓士政.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6.1-60.
[4] 王晓雪,付亚文.蔬菜合理施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6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