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列与组合的教学研究

2014-04-29刘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排列组合教学研究数学

刘冰

【摘要】排列与组合是数学中两个重要概念,也是教与学的难点,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分步与分类、有序与无序入手,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和各类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开展教学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数学;排列组合;计数原理;教学研究

排列与组合是数学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较之其他知识具有更抽象、更灵活的特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谈谈如何进行排列与组合的教学.

一、两个计数原理的教学

两个计数原理分别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它们看起来很简单,却是排列与组合的基础和核心,牢固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学好排列与组合的基础和关键.

教学中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生动的事例逐步引入这两个计数原理,然后着重补充讲解它们的区别及应用条件:做一件事,如果有几类互相排斥的完成方法,那么就应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把每一类的做法种数相加;如果需要分几个互相独立的步骤,只有把每一步骤都完成,才能完成这件事,就应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每一步骤的做法种数相乘.抓住这一特点,可更简单地归结为:

分步——相乘分类——相加

如何区分分步与分类呢?简单地说,如果每次得到的是中间结果,则为分步;如果每次得到的都是最后结果,则为分类.这样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及掌握.当然,问题并非都这么简单,如果在某个步骤中又分好几类,或在某一类中又要分好几个步骤,就需要综合运用这两个计数原理.

二、排列与组合概念的教学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首先应结合教材上的例题,列出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结果,然后总结出各例子共有的特点,最后概括、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给出排列(组合)的一般定义.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从二者的一般定义上看好像很相似,都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而对取出的m个元素是否进行排序,是判断属于排列问题还是属于组合问题的关键.抓住这个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

既取又排——排列只取不排——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

三、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教学

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之后,应训练学生会具体写出某些个数不太多的所有排列(或组合),这对巩固概念和推导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推导出排列数Amn、组合数Cmn的公式后,应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并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强化,以达到理解概念熟悉公式,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关于应用题的教学

这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排列与组合问题由于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因而解题的方法变化多端;思维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材例题一般都是典型的例子,应讲深讲透.在讲解例题过程中,要穿插介绍分类及分步的原则.分类原则:分类必须用统一标准,无遗漏,每类之间互相排斥;分步原则:分步必须每一步互相衔接,不重复,每步完成一个内容,所有步骤衔接起来就是完成事件的全过程.这两个原则对解决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总结各类排列、组合问题,可以发现,应用题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没有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或组合题——称之为“基本题”;

2.有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或组合题——称之为“变化题”;

3.排列与组合结合起来的综合性题——称之为“综合题”.

“基本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建立“有序与无序”的思维;“变化题”与“综合题”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准确理解题意,尤其是对“变化题”和“综合题”.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考虑以下三点:

一是区分问题的性质,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二是明确共有多少元素,每次取几个.

三是考虑有什么限制条件,特别是有无隐含的限制条件.

尤其对第三点,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分析清楚所有限制条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解题的基本思路是: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给予特殊安排(称之为“三特思路”).下面举例说明:

例1从数字0,1,2,3,4,5中任取五个数字,问:

(1)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

(2)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中,1在首位、5在末位的数有多少个?

(3)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中,有多少个是偶数?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个与“顺序”有关的问题,属于排列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含有隐含条件或附加条件.

总之,在排列与组合的教学中,两个计数原理是基础,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是重点,灵活综合运用是难点.教学中应紧密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并配合一定数量的例题与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拓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排列组合教学研究数学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史上最全的排列组合22种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小议排列组合问题常用解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三招“搞定”排列组合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