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4-29束华娜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高职策略

[摘要]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专业热情和责任感不足、专业知识能力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任职资格制度和考评聘用制度缺乏针对性,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不成熟、不完善,办学理念的功利化,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此,提出客观上政府保障、学校规划,营造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氛围;主观上高职教师树立主体主动意识,科学规划、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

[作者简介]束华娜(1979- ),女,山东济宁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山东 聊城 25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文化强省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3RKA15002)、2014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研究”(项目编号:14AJY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83-02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职教育由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内涵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尖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发展呈现出学历水平提高、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缘结构多元化、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化等良好发展态势,但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尚存亟须解决的问题。

1.专业热情和责任感不足。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大多数高职教师仅仅将教师职业视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终身奋斗的事业。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存在相当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主体自主意识,缺乏爱岗敬业、拼搏进取、锐意创新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专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2.专业知识能力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张、课程改革都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职教师在专业方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将教学、研究与生产有机结合。然而,目前多数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远远无法满足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需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薄弱,教学理念落后,缺乏一定程度的实践知识与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对高职教育的规律认知不够全面,教育研究意识和能力不高、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

3.专业实践能力欠缺。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普通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毕业生作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其学术能力远高于实践操作技能。由于职前教育环节缺乏专门的、针对高职教育的设置,大多数高职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缺乏实际的岗位实践经历和操作技能,更谈不上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资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高职教师忙于教学科研任务,没有时间、精力和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无法及时地、真实地体验岗位实际工作中新知识、新技能带来的重大革新。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薄弱。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特性,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指导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能力。然而,绝大多数高职教师社会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程度的社会担当意识,不敢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将自己局限于校园的狭小圈子,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1.任职资格制度和考评聘用制度缺乏针对性。在教师聘用方面,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科学、合理、完善、成熟的体制机制,造成许多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停滞和专业发展动力的丧失。目前,高职教育尚未出台针对高职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依旧照搬普通高校的相关制度。教师入职标准不高和不准确,造成聘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與高职教育不匹配。在人员聘用上,缺乏与高职教育相匹配的聘任指标体系、开放的聘任聘用办法和完善的保障机制。目前,主要影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实际水平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单一的教师评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不成熟、不完善。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培养体系保障,这个体系应贯通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教育,以满足高职教师终身发展的需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课程偏重学术性、理论性,缺少专门针对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特殊需求的教师培养方案。这使得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专业发展先天不足。入职教育是使新教师迅速认知、定位工作岗位的重要手段,入职教育跟不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造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坚实基础。职后教育是促进高职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资金保障等,尚未形成制度化、科学化的培养计划,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较为普遍,造成其专业发展后天乏力。高职教师教育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成长乏力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提升。

3.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功利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行为方式等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其学科专业建设有特色、注重专业建设和内涵式教师发展方式。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追求规模、数量扩张,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设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高职院校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理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管理中仍采用“科层制”管理模式,忽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和实现管理的工具,更多被动、机械地接受学校管理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缺乏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氛围。“科层制”管理理念缺乏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对出现的状况未能进行及时、有效沟通,造成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信任缺失,不利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制性地从组织结构、责权分配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规约,使教师发展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5.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高职教师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有强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而大多数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不够强烈,对从事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对个人专业发展现状缺少及时反思和长期规划。高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识的淡薄,直接制约其专业发展的进程。

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的发展过程,既需要高职教师个体内在的主动发展需求,也需要教育环境提供外在支持系统保障其发展。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科学合理转变,真正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1.客观上政府保障、学校规划,营造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氛围。政府、学校应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明确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规划,协调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坚实的实践与科研平台。组织行业专业、教育专家等讨论制定符合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特点的高职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资格认证体系等,引领、规范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还应健全措施、加大经费投入、监督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化管理,保证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第一,建立严格的高职教师专业资格认证体系。高职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明确高职教师专业的特殊性,高标准、严要求,形成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须把好高职教师的入职关,注重建立严格的教师入职标准、任职标准和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遵循“灵活开放、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原则,全面实施“择优聘用,双向选择”的措施,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绩定奖、绩优奖优”的岗位分配机制,以吸引来自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并激发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从而提高整体专业化水平。第二,转变理念,形成高职教师教育一体化。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应具备综合性的素质。应将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教育连为一体,形成科学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一是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高职院校应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创造利于教師专业自主发展的氛围。高职院校应确立以服务和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形成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应充分尊重高职教育职业性、社会性、经济性的特征,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民主、和谐、开放环境,最大限度保障高职教师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二是建立高职教师在职培养与保障制度,探索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此同时,应强化现有教师培养,将对外引进与对内培养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开发、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搭建广阔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路径,制定完善的政策和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形成可靠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等挂钩,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权责与义务,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2.主观上高职教师树立主体主动意识,科学规划、积极参与专业发展。高职教师应确立对高职教育和自身专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理念,这是发展的根本前提。第一,注重养成自主发展意识。高职教师应养成自主发展的意识:一方面充分利用发展环境的支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寻求自我成长的动力和条件;另一方面,在专业发展中,从认识、情感、信念和习惯四个方面不断提高素质。第二,按照专业发展规律,注重专业实践,不断促进专业成熟。高职教师应当重视个人的专业成长,在专业实践中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的过程:一是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寻求发展机会和条件;二是不断反思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专业发展图景,寻找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最优目标与路径,实现个性化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有意识的自我评价,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观念、教育经验和教育行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剖析、自我教育,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抑制不利因素;四是构建和参与高职教师专业团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力量;五是充分行使专业自主权,参与学校教育改革,主动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3]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高职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