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29李旭光刘平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课程建设

李旭光 刘平

[摘要]高职冶金技术专业要适应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文章分析了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依据,并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案例校,分析了该校冶金技术专业在课程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冶金技术 课程建设 高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李旭光(1955- ),男,广西贵港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有色金属冶金;刘平(1967- ),男,湖南长沙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有色金属冶金。(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冶金技术(高职)”(项目编号:GXTSZY058)和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行业优势,冶金技术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C06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45-03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学校通过课程为学生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课程的表述,课程是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是完成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可见,课程是将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也是学生建构专业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

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技术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一、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依据

(一)社会需求——广西有色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及岗位分布

1.有色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是广西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正在向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到2015年,有色行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量为5.29万人;2020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量是8.51万人。

2.有色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分布。重点需求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环境工程、节能减排和矿山安全管理等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具备有色金属专业背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3.有色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查表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重要度依次为:工作态度、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岗位技能、专业知识;对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实际能力满意度依次为:岗位技能、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上述内容表明,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和素质方面与广西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差距。

(二)因材施教——生源现状

目前近半数高职院校录取生源的70%在200~300分的分数段。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按照学科知识本位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内容上过于强调“是什么”“为什么”,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這样的教学必然让学生听不懂,不想学,大约只有1/3左右的学生能按要求掌握相关知识。于是旷课现象严重,教学、考试“两张皮”,老师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却与教学质量要求相距甚远。老师只能考试前划范围、出提纲、讲答案,用各种手段保证80%的人通过考试。

可见,课程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内容并非越深越好。因为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考虑学生现有水平,这是课程构建的出发点。此外,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是课程构建的目的。对高职学生来说,“会做”才是他们的智能之长和谋职就业之本,坚持从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科学的、务实的。

(三)培养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技能型人才通常指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员。何为高端?主要是对技能层次的划分,即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相对中职教育培养“经验”层面、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完成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言,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策略”层面的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怎么做”的经验,更要有“怎样做更好”的技能。在实践中将专业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融会贯通,促使“经验”向“策略”迁移、升华,能够将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经过生产劳动的磨砺,最终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表明,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技能)设置课程。要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不仅仅限于“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是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等多种能力的集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技术专业坚持“依托广西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在有色金属冶金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以有色金属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能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

(一)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课时和技能培训课程

主要减少“原理”课、“概论”课的门类或学时,以保证有足够的学时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将“物理化学”“有色冶金原理”的部分内容整合为“有色冶金技术理论”;将“有色冶金炉”“冶金过程及设备”整合为“有色冶金设备”;增加“冶金环保实用技术”、重金属冶金和铝冶金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 。

(二)融合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职业资格标准是基于行业、企业的职业调查与职业分析而制定的,反映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其次,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国家层面的认证标准。将反映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既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也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冶金技术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分为“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岗位能力”是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是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与专业有关的技能及管理能力等(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创新能力) 职业通用能力,形成了由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1.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化。冶金技术专业把专业能力(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以现代铝、锡、锌、铅、铜冶金生产过程为基础,以广西大型冶金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为主要内容,对每一个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进行分析,归并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过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及专业核心能力,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重点建设“重金属冶金技术”“铝冶金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确保课程内容密切围绕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实行项目教学。铝冶金分为氧化铝和电解铝两个项目,重金属冶金主要分为锡、锌、铅、铜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熔盐电解、矿物熔炼、粗金属精炼、矿物浸出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将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职业资格标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把具体岗位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维护及管理知识融入教学过程,力求课程内容与广西有色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匹配,与职业标准接轨,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吻合。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从事冶金生产一线主要岗位操作的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专业拓展课程平台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的能力,在竞争中也难以保持优势;其次,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人们以技术、能力的复合性来拓宽职业岗位的面向。因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稳健迈出就业第一步,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就业弹性,开出专业拓展课程。

为适应有色企业对冶金技术、工业分析等人才的需求变化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开设“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拓展内容部分)“仪器分析”“冶金资源工程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选矿概论”“冶金工程概论”等专业选修课程,侧重专业知识的拓展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择2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职业发展和提升专业能力的需要。此外,与所选拓展课程相匹配,还要求学生掌握1~2个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技能培训课程一体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形成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二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进一步改善校内实验条件和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在广西华锡集团、中铝广西分公司、广西银海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等1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涵盖铝、锡、锌、铅、铜多种金属生产,满足本专业学生岗位认知、生产设备操作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第二,教学、实习、技能培训和职業资格考证一体化。(1)操作技能综合培训。每一次实习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岗位技能串在一起,进行操作技能综合培训。从而使学生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大技术领域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2)将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要求学生至少取得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电解精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等职业岗位一项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采用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在生产现场指导学生技能实训和参与考核,使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同步完成,突破了以往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局限。毕业生“双证”获得率100%。同时,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习考核的重要依据,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可控性。(3)把课堂搬到企业,强化实践育人。实习既是操作技能培训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要结合实习企业生产工艺和岗位技能培训涉及的知识和问题,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巩固和拓展理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

实践教学一体化,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职场体验,企业师傅的言行引导、企业文化环境影响和实践岗位锻炼等,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职业认知、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分段交替,促进能力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的。专业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真实的工作环境。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从技能形成的规律看,高职教育应遵循由入门到熟练、由单一到综合、由新手到专家的持续发展过程实施教学,其基础平台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顺序上要打破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从理论到实践的框框,这种顺序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我们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习分段交替安排:一年级安排认识实习,二、三年级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交替进行,三年级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将在实习中观察到的问题带到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及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专业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和生产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经验层面的能力升华为策略层面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在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只有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学生学习与课程实施相吻合的改革思路,才能培养出大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升级版”构建中转型与内生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6-18.

[2]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5(15).

[3]余宇楠,徐征,陈利生.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4]张健.高职课程建设的“三度”[N].中国教育报,2009-02-27.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课程建设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