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化梦幻性的语言艺术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
2014-04-29宫伟
摘 要: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小说《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彰显人性本善、纯净无暇的特点,它之所以能吸引广泛的读者关注,正是因为其独具的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技巧。本文主要对《边城》诗化性的语言艺术特色展开讨论。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诗化性;语言特色
作者簡介:宫伟(1992-),女,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02
沈从文的《边城》语言清秀隽永,整篇小说以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意境、诗意的人类生活为背景,造就了一部精美的散文诗,谱写了一曲人性本善的爱情悲剧,沈从文用淡淡笔墨勾勒出那不可言说的美,其中又有古典韵味的丰盈,更显梦幻。
一、诗化性的语言展示
(一)描写时现唐宋姿采
由于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起初多有人认为边城即凤凰,但实际上,在川湘交界之处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那就是花垣县的茶峒,而沈从文在《边城》的第一句也提到:“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因此,接下来全篇的令人向往的美景皆出自茶峒,那里在解放前,山城雄峙,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沈从文以这样一个诗化的世界作为背景加以其诗化的语言令人如痴如醉。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边城》的那条小溪,“流卜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入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边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其意境之悠远,让人不禁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沈从文以清幽雅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展开的小说情节更加动人。
沈从文很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他在《边城》中巧妙地使用了骈散结合,句子结构参差中却不显凌乱。“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长句、短句、骈句、散句,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韵味。
(二)叙述时展魏晋风骨
魏晋时期的诗歌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成为后世诗歌推崇的榜样。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从中国旧小说看来 ,我们就知道《世说新语》的好处,在能用素朴文字保存魏晋间人物行为言语的风格或风度 ,相当成功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他崇尚魏晋风格,喜欢简洁朴素的语言。
朴素的文笔描写朴素的人,记叙小村庄里淳朴村民们单纯的生活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翠翠在风口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是翠翠就这样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写翠翠与天保、傩颂兄弟二人的感情时也是平铺直叙,不加任何雕饰,展现给读者的就是乡村男女之间平凡朴实的爱情,从平凡的字里行间却不失流露出真挚热烈的醇厚爱恋,这就是沈从文的语言艺术所在。
哥哥天保对翠翠的爱,翠翠与弟弟傩颂之间的爱,翠翠与爷爷之间的相互依偎,作者在塑造爷爷这个人物形象时也是语言巧妙,将爷爷的形象完美展现,他,忠厚老实,重义轻利,一副古道热肠。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不计报酬,不贪图便宜,“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以给人方便为乐。真诚的老船夫同时得了人们对他的厚爱。卖肉的不肯收他的肉钱,水手们送红枣给他,小商贩们送粽子给他。正因为爷爷的影响,翠翠身上流淌着淳朴善良的血液。“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最后天保死去,爷爷死去,傩颂离家,可见对一个少女的打击有多大,可是翠翠却表现了农家女子的傲骨,坚守着爷爷的旧业,“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她在孤寂中坚强着,守候着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这些纯朴的乡村生活,由沈从文以诗意的文风展示出来,平添了更多的纯粹。
(三)对话描写生动有致
一篇小说的很大看点在于其人物对话,沈从文在他的《边城》中的很多对话都极具语言特色,正像他诗化的语言,他所描绘的人物对话也是诗一般的,“是谁?”“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咀撑渡船的孙女。”“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这段对话看起来简直是一种体裁别致的小诗,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趣味。
二、梦幻般的艺术手法
沈从文早期一直沉浸在湘西一代梦幻般的仙境中,他的好多早期作品都是以乡间清新纯美的环境作为背景的,如同他内心所幻想的世界一样,被描绘在小说中的世界也是极具梦幻色彩的。
(一)梦幻般单纯的人物形象
本篇小说展现的是一个纯朴、至善至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在青山绿水、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她纯真善良,对爱情的渴望是纯净的毫无杂质的。“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就“会脸红了”,“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她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她经常一个人坐在岩石上发呆,却“又的确连自己也不知是想些什么”。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了主人公身上,是主人公不再是一个躯干,而是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另外,作者对主人公的语言、心理描写极其细腻,人物形象和生活理想的巧妙结合使主人公翠翠成为一个理想中的“美好”女孩,作者采用间接的写作手法,表意含蓄婉约,极具古典风韵。
同时,天保、傩颂两兄弟的手足情深、对爱情的纯真向往以及他们的纯朴天性;顺顺的乐善好施、慷慨大方;爷爷对翠翠的浓浓亲情、乡间老汉的纯朴等等,都是作者对其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表达技巧,作者利用这些单纯的人们为读者编织了一个详和、美好的梦。
(二)梦幻般美妙的仙境
作者在小说一开头就描绘了一幅乌邦托式的“世外桃源”,纯朴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简单明了的描绘,却在读者眼前生成了一幅没有纷扰,没有喧闹的恬静安逸的环境,不需要去理会现世的烦恼。
在这个桃源中,人们像顺顺和爷爷一样过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平等生活,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在生活中,与人为善,安逸平和,知足常乐,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生活境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即便有着的那么一丝小忧郁,也正是在引起人们产生更深的精神思考。
在沈从文的眼中,一部小说的艺术手法主要不在记叙而是在于感情的抒发,他喜欢渲染一种美的境界,以诗意的笔法勾勒出一个梦幻的园地,在这里产生的一段带有淡淡悲伤基调的爱情故事吸引读者阅读。更多的是,或许从一开始,沈从文就把自己与小说融为一体,这就是他幻想的理想世界,这就是他幻想的纯净人性。他在生活中的孤寂、痛苦,让他对生活有着一种探索、幻想与追求,于是像古代田园诗人一样,越是把小说的环境幻想的安逸、平和,越表明沈从文自己对那种环境的追求向往,同时,《边城》也寄寓了时下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引发了大部分人的共鸣,进而对《边城》产生特别的情愫。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王继志、陈龙.论沈从文小说文体的叙事形态[J].南京大学学报,2012(2).
[3]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