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绿道可达性与使用者活动调查研究

2014-04-29刘婧牛宏秦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可达性绿道使用者

刘婧 牛宏 秦华

摘要 以太原汾河湿地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接近度计算、行为测绘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绿道可达性与使用者活动程度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绿道可达性会直接影响绿道的使用程度。希望能给日后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绿道;使用者;可达性;活动程度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207-03

作者简介刘婧(1990- ),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与景观规划。*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与景观规划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如今,科技日益进步,交通运输日益便捷,人们追求便利生活的愿望及能力与日俱增,过分依赖当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汽车、地铁、高速铁路等。而城市快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因此,人们开始提倡以步行、慢跑和骑自行车为基础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2]。

1.2相关概念绿道是沿着河滨、海岸、山脊线、历史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所建立的开放空间[3]。而综合性绿道有成为安全承载自行车和步行活动的小路、园路及自行车专用道的潜力[4]。作为慢行交通系统,人们可在绿道中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休闲游憩等活动。

1.3研究意义绿道线型结构在城市建成区被当做线性公园,具有连接其他公园和绿地斑块来创造公园系统的潜力[5],并且可以为多种活动提供支持,但是其使用的程度则取决于绿道如何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因此,笔者将以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绿道为例,探究绿道可达性和使用者活动程度的关系。

2项目概况

2.1项目背景研究对象是位于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绿道。该项目于2005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07年10月竣工完成[6]。汾河湿地公园北延段于2008年9月20日开工,景观工程于2009年4月1日开工,并于2009年底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昔日废弃的河滩如今成了自然优美的湿地公园,成为太原打造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的崭新篇章。

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的母亲河,由北向南穿太原城而过,流经市区内长达20 000 m。太原汾河湿地公园南起胜利桥1号橡胶坝、北至森林公园以北500 m,全长2 400 m,建设面积120万m2。其中水域面积60万m2,绿地面积50万m2,广场面积近10万m2[5]。近年开发的湿地公园北延段南起堵头堰,北到太古岚铁路桥,全长4 500 m,北延段建成后与原有湿地公园连通,已形成6 900 m的汾河湿地景观[3]。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顺应当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潮流,极大地改善了太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使人们在得到极大视觉享受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边环境的变化。作为太原市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汾河湿地公园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及理论意义[3]。

2.2项目概况研究选取园内靠近河道的一条绿道为研究对象,起始于胜利桥以北一号橡胶坝,途径北中环桥,终止于柴村桥,全长6 000 m(图1)。该绿道宽3 m,表面采用碎石子铺装,可容3辆自行车并排通行。该绿道周边用地较为单一,主要为居民区和林地。绿道附近大量居住和工作的高密度人口均是绿道使用者,而绿道可以提供日常活动的休闲场所,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多种活动项目。因此,绿道的合理设置对于使用程度至关重要。

2.3研究方法通过接近度计算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揭示绿道接近度与使用者活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2.3.1接近度计算。接近度是由绿道的接入点在一定时间内可到达的人口密度决定的。绿道“接入点”的概念被定义为如下两种:一是指绿道指定的停车区域;二是指可以步行进入绿道的小径与绿道的交叉点[7]。研究选取该绿道4个不等距离的“接入点”区域,其中包括3个停车区域的“接入点”和1个步行“接入点”区域。

同时,根据先前学者研究结论[7-8],花10 min路程到达绿道被认为是合理接近度时间,如步行800 m,慢跑1 200 m或骑自行车2 100 m。研究将以“接近度时间”衡量绿道可达性[1]。

2.3.2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通过到达绿道10 min的接近度时间,来区分接近度以内和接近度以外的人群。收集绿道使用者使用程度的相关内容,如活动种类、使用時段、使用时间等。笔者于2014年6月,骑自行车穿行于绿道研究段进行调研。同时,为了保证问卷能够覆盖到不同的使用人群,选择同一周内的3个工作日和2个周末的上午和下午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图1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绿道研究范围3研究结果与反思

通过使用者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表1)。从总体上来看,接近度时间以内的使用者人数198人,大概是接近度时间以外使用者人数62人的3倍。表1绿道使用情况汇总

3.1使用者的性别结构被调查者的性别构成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的男性使用者96人、女性使用者102人(占51.5%);接近度时间以外的男性使用者33人、女性使用者29人(占53.2%)。

接近度时间以内、以外的性别结构基本一致。

3.2使用者的年龄结构被调查的使用者年龄构成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的青少年使用者53人(占26.8%),中年使用者98人(占49.5%),老年使用者47人(占23.7%)。接近度时间以外的年龄构成:青少年使用者15人(占24.2%);中年使用者37人(占59.7%);老年使用者10人(占16.1%)。

调查结果表明:相比较接近度时间以内及以外的年龄结构均呈基本持平状态,并且中年人都是该绿道的主要使用者。

3.3使用者的活动种类被调查绿道活动种类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慢跑使用者居多,为73人(占36.9%);其次是骑自行车使用者66人(占33.3%);最后是散步使用者51人(占25.8%)。而接近度时间以外的使用者则青睐骑自行车,有34人(占54.8%),慢跑和散步的使用者分别为17人和9人,分别占27.4%和14.5%。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度时间以内的使用者以慢跑为主,接近度时间以外的使用者以骑自行车为主。因此,绿道的接近度与使用者“距离”极为重要,空间上把握和组织道路是绿道系统规划的重点。

3.4使用者的使用时段被调查绿道“使用时段”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早晨使用者72人,占36.4%,中午使用者24人,占12.1%,晚上时段使用者102人,占51.5%;接近度時间以外的使用者早晨、中午使用者分别是20人和18人,分别占接近度时间以外使用者的32.3%和29.0%,而晚上使用者24人,占38.7%。

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绿道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使用者对于使用时段的选择。

3.5使用者的使用时间被调查绿道“使用时间”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单次使用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使用者108人,占54.5%,单次使用时间在1 h左右的使用者70人,占35.4%,仅仅有10.1%的使用者表示单次使用时间在2 h左右。接近度时间以外的使用者则趋向于较长的单次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时间在2 h左右的使用者29人,占46.8%。单次使用时间在1 h左右的使用者25人,占受调查使用者的40.3%。单次使用时间在0.5 h的使用者8人,仅占受调查使用者的12.9%。

调查结果表明:路程距离较近的绿道使用者不太在意单次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时间较短。路程距离较远的绿道使用者比较在意单次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时间较长。

3.6使用者的使用频率被调查绿道使用频率显示:接近度时间以内的使用者每周使用3次或以上的使用者88人,占44.4%;每周使用1次的使用者61人,占30.8%;每月使用1次的使用者49人,占24.8%。接近度时间以外的使用者,每月使用1次和每周使用1次的使用者分别是36人和22人,分别占接近度时间以外的使用者的58.0%和35.5%;很少使用的有4人;每周使用3次或以上的占6.5%。

调查结果表明:绿道可达性直接影响绿道使用者的使用次数,可达性较好的绿道的使用频率总体较高,可达性不好的绿道则使用频率总体较低。

3.7研究反思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绿道接近度与使用者活动程度的相互关系。初步得出结论:接近度时间较少的使用者往往使用绿道较为频繁,至少每周使用1次,但单次使用时间不长;而接近度时间较长的使用者则使用绿道不太频繁,每月使用1次,单次使用时间较长。因此,适宜的绿道可达性才能更好地保证使用者使用绿道。

4结语

研究通过分析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绿道可达性和使用者活动程度的关系,介绍了调查绿道使用程度的方法。并且调查结论表明:良好的绿道可达性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绿道的使用程度。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绿道网格还在发展阶段[9-10]。希望该研究对未来绿道接入点的设计有所启示,为中国绿道的使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便日后为绿道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11]。

参考文献

[1] EVANS G W,JOHANSSON G. Urban bus driving:An international arena for the study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998, 3(2): 99-108.

[2] 尤佳,沈沁芳.汾河湿地公园再添新景[N].发展导报,2009-08-25(004).

[3] 芦迪,芦建国.探索绿道可达性和使用者活动程度的关联——以美国巴尔的摩市 “TCB”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3,29(7):72-75.

[4] LINDSEY G. Use of Urban Greenways: insights from Indianapolis[J]. Landscape Urban Plann, 1999,45(2/3):145-157.

[5] 刘滨谊,张德顺,刘晖,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29(3):6-10.

[6] 刘文英.太原汾河湿地公园[J].城建档案,2008(7):24-27.

[7] COUTTS C J. Greenway Accessibil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Two Michigan Cities[D].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6.

[8] LINDSEY G,DREW J H S,GALLOWAY S.A study of trails in 6 Indiana cities [R]. Indiana University, Eppley Institute for Parks and Public Lands, 2001.

[9] SOMMER R,SOMMER B.Mapping and trace measures[M]/A practical guide to behavior research:Tools and techniqu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 秦小萍,魏民.中国绿道与美国Greenway的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4):119-124.

[11] 吴隽宇.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中国园林,2011,27(4):39-43.

猜你喜欢

可达性绿道使用者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绿道上的“风景”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京津冀地区民用机场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分析
山区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研究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综述
抓拍神器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