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写检讨的技术与艺术
2014-04-29
如今退休在家的周明,曾是某市民政局副局長。周明被誉为单位内写检讨的高手。周明总结说:“写检讨可是一门技术活,但有的人就偏在这里面动歪脑筋,并未起到做检讨的应有之意。”
避实就虚,只剩态度? 但凡具备基本文字功底的人,都会写检讨。可要把检讨写好,却并不容易。尤其官场中的检讨,讲究就更多。西部地区一名正处级官员介绍,领导让你写检讨,其实就是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写检讨的人就一定要端正态度,知错认错,争取早日过关。千万不要在检讨中,罗列太多客观原因,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我没有按市委统一部署参加会议,是因为本单位办公室通知时交待不清,以为是湘窖酒业的会议,没有引起重视……”去年,湖南邵阳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姚湘武因为缺席会议被责令书面检讨时,如此分析缺席会议的原因。对此,有关评论就指出,按照这名官员的逻辑,应该检讨的不是他本人,而是本单位办公室。
周明在写检讨时也会讲客观情况,但他通常只是一笔带过:“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但这都不足以掩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避上责下,讨好领导? 周明写的检讨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照领导批示,查找自身不足”。周明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写的一份检讨——客观原因基本不提,重点剖析自己为什么会犯错。最后还特意加上一段,大意就是说某某领导对于此类事早就做出明确指示,本单位同志虽然认真学习了领导指示,但领悟不够深,最终铸下大错,如今思来,悔恨不已。
“这几句话可不是拍马屁。”周明说,“有些检讨,不仅分管领导要看,甚至最后还要送给大领导。写上这几句,等于是把分管领导的责任减轻了。这样的检讨,在分管领导那里自然好过关,送到大领导那里,分管领导也会尽量帮着说好话。”一名中部地区组织部副部长介绍说:“有的地方在做检讨时,首先考虑的是‘为上级卸责任,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上级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批示……这不等于告诉大家,上级是没有责任的,出错的都是下级,俗称‘避上责下”。
避远就近,不留“把柄”? “不同的环境下,认的错也不同。”一名曾担任副市长的西部地区官员介绍,才到一个地区工作,认错时可以说自己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没有尽快熟悉当地情况,刚分管某一项工作,认错时可以说自己学习积极性较差,没有尽快进入角色。但有些话,是不能出现在检讨中的,比如“缺乏对人民群众感情”之类。因为犯下这种错误,就意味着连改正错误的机会也没有了。
此外,还有一种“避远就近”现象,在最近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会上,有些检讨就属于此类。如一些“办公室超标”的问题都有个前置说明——“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看上去“既点出问题,又撇清了责任,这是一种很虚的做法。”有专家表示。(文中周明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