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告官”:赢一阵子,输一辈子?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29期
关键词:民告官审判庭行政诉讼法

过去几年里,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林莉红采访了一些“不得志”的法官。其中一个人整整一年只判决了一个案子,正在担心“再过两年就不会写判决书”了;另一个人则自嘲是“光杆司令”,因为无案可审,如今他所在的审判庭算上书记员也只有3个人,甚至凑不成一个合议庭……这些法官来自法院的“行政审判庭”。他们最大的职责,是依法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告官”。

这项涉及全国50余座城市和8000余名法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民众的实证调研始于2010年,彼时,正是《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20周年之际。

在“某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到法院起诉,您认为他为什么会选择到法院去打官司”这一问题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法官选择了“相信法院会作出公正的裁决”这一选项,而37.1%的法官选择“迫不得已才打官司”,10.4%的法官选择“将打官司作为与行政机关谈判的筹码”。

在“您对行政案件作出裁判时,会不会考虑下列因素?”这一多选题中,超过五成法官会考虑“可能得罪当地行政机关”,超过八成法官会考虑“政法委的意见”,超过九成的法官会考虑“本院领导的意见”、“上级法院的意见”以及“党的政策”。

在一个以河南南阳地区某县县政府为被告的案件中,县长曾公开对审判人员讲:“此案你法院不能受理。”后改口说:“如果政府能赢就受理,如果政府不能赢就不能受理。”

林莉红还发现,越是在贫穷落后的基层地区,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越少。相反,越是在发达地区,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反而相对高些,“这就很奇怪了,按常识来讲,越是在欠发达地区,行政执法往往越粗犷,但在这些地区,‘民告官的案子反而很少。”“在一个法治发达的地方,你很难想象法律没有权威,不被信仰,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林莉红略带伤感地提起,在针对民众的调查问卷里,恰好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行政诉讼制度能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吗?”结果,47.9%的人选择了“作用有限”,选择“能”的人只有17.4%,还有8.8%的人选择了“赢一阵子,输一辈子”这一选项。

这些都让林莉红有点怀念《行政诉讼法》问世时的那个年代。事实上,《行政诉讼法》的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政府是人不是神。它同平民百姓一样也会有违法行为,也会损害他人利益,因此也就同平民百姓一样,都要受法律約束。那时候有许多学者和法官将其视为“孕育法治社会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现实是,2013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1万件,这个数字已经连续第三年下降。另一份数据显示,每年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高达400万至600万件。

“诉诸行政诉讼法,原本是民众利用现有诉讼机制,在可预期的程序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个最平和的手段。但如果条文无法落实,甚至长期虚置,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制度溢流效应。”林莉红对记者说,“法律必须被信仰,中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民告官审判庭行政诉讼法
严阵以待
眼神
房屋拆迁行政诉讼问题探析——以新《行政诉讼法》为视角
民告官,这些部委缘何败诉
行政诉讼法修法解读
《行政诉讼法》让公权力更规范
“民告官”怎么告
让“民告官”不再难
论行政检察权的完善与《行政诉讼法》修改:从“应然权力”走向“实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