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清廉程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4-04-29梁燕妮
梁燕妮
[摘要]学界对政府清廉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正面效应、负面效应及零效应等不同的理论观点。将世界银行公布的GDP平均增长率与国际透明组织的清廉指数做比较,可以看到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过程中,腐败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而转型社会中腐败对于经济发展的润滑作用,来源于制度的落后与缺失,因此遏制腐败,要从制度上着手。
[关键词]腐败效应;清廉指数;转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75-03
1政府清廉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
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到公共投资的决策,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到经济制度的完善,每一项都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的执政水平与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其中政府的清廉程度决定着政府的执政能力、行政效率,进而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世界银行认为腐败所造成的成本与后果是:“腐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果是不利的,它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增长。腐败酝酿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腐蚀宏观经济与财政上的稳定;它降低发展援助的影响,提供剥削自然资源的原因,更进一步地消耗环境资源;它降低政府行政的效率,扭曲公共支出决策,使资源从需求更急迫的部门移转到易于腐败的部门;它破坏法规,危害国家信誉。简而言之,腐败是以社会整体作为代价,增加少数人的财富,留下社会承受严酷的后果。”WorldBank,“Governance and Anti-Corruption.”Website http:// www.World Bank.org/wbi/governance/data.html(viewed on March 13,2006).由此,本文进一步思考政府清廉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政府清廉程度越高,经济越会快速健康发展,反之,则阻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2腐败效应的三种理论观点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政府清廉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除了探讨腐败的起因与结果,也有许多学者注重分析腐败的模式、手段及控制策略等问题。其中学者们对于腐败的评价有明显的分歧,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腐败是否可以降低行政的繁文缛节、加快办事效率,以及促使腐败者更加认真工作、提升其行政效率。经济学者也对腐败问题进行了规范性的系统研究,多半研究的结论是腐败会直接或间接抑制经济增长。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在国家发展的某些阶段中,腐败扮演了正面积极的角色,其效果也并非一无是处。
2.1腐败的负面效应
多数学者都认为腐败对经济增长会有负面的影响。如Bardhan认为,为了取得政府审批而必须贿赂会直接导致投资的减少,这一危害将比课税更加严重;并且当公共投资被用于腐败活动时,投资增长率会明显下降See Pranab Bardhan,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A Review of Issu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51997),pp1320-1346.。Romer认为,腐败就像苛捐杂税,会阻碍新产品或技术的进入市场See Paul Romer,New goods,Old Theory,and the Welfare Costs of Trade Restriction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Vol.43,NO.1,1994).pp.5-38.。Kruegeer认为腐败的政府官员为了接受更多贿赂,会主动设立障碍See Anne O.Kruge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4,3,1974),pp.291-303.。Shleifer和 Vishny則认为如果公共资源被单一政府自然独占,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导致公共资源价格上涨,并引发供应数量的减少。因此贿赂就像赋税一样,会使该国的经济水平更加远离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See A.Shleifer and R.W.Vishny,Corrup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8,No.3,1993),pp.599-618.。
2.2腐败的正面效应
也有学者提出腐败正面效应的观点。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是Leff,他提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行政效率普遍不高,原因是官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或政府决策过程中缺少商业利益的参与;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生产或创新活动的价值,不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开展;官员甚至将企业视为权力的竞争者,对他们进行压制。因此,当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时,企业行贿将产生正面效应,如减少不确定性和增加投资率,提高改革创新的机会,提高竞争力和工作效率,避免决策失误带来重大损失,还可以使经营者摆脱某些过时僵化的法律法规的束缚See Natbaniel H.Leff,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Bureaucratic Corruption,(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8,No.3,1964).pp.8-14.。
2.3腐败的零效应
还有学者提出腐败零效应的观点。本文把“腐败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的观点称之为腐败零效应。有学者对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较多的国家,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国内文献一般将panel data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面板数据,也有人根据其含义译成“综合截面和时序数据”,“平行数据”等,是指同时分析比较时间序列观察值和横截面观察值结合起来的数据。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Panel Data模型的理论方法已经逐步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Panel Data模型也开始取代截面数据逐渐占据中心位置。,采用豪斯曼检验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建构模型要收集处理样本数据,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的存在直接影响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是否存在误差进行检验。因为关于观测误差是否存在的检验是1978年美国经济学教授豪斯曼(Hausman)提出来的,所以称为“豪斯曼检验”。来确定采用随机还是固定效应,根据检验结果对影响外商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和政府的清廉程度都不是影响外商投资的关键因素。各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可能都存在制度性缺陷,外商为了抢占更有利的市场,腐败严重的国家可能更容易通过“灰色交易”方式来达到其目的吕新军、胡晓绵:《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北方经济》2010年第2期,第76-77页。。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腐败的经济效益存在不同的看法,持正面观点的学者多半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或政府体制不健全的角度,凸显腐败作为润滑剂的功能;持负面论调的学者则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稳定的观点,认为腐败会使市场失灵和政府趋于混乱,造成社会不公,并危害国家及企业的竞争力。也有的学者认为政府的清廉程度对外商投资没有显著的影响。
3政府清廉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国家经济的发展用GDP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是政府清廉程度尽管可以体现出来,却十分难以量化。我们无法明确衡量某一国的腐败状况,也很难通过相对的腐败程序来加以评分。但仍有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制订出衡量腐败的指标或者数据,广泛被采用。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TI),它是以打击世界腐败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各项活动及项目资金主要来自各国发展援助机构、基金会及私营企业,以保持中立。其每年发表的清廉指数是集多项不同机构或私人的调查结果,针对每个国家采用了3~12项调查指数作加权平均。在1995年前这个指标仅衡量了少数国家,后来则扩大范围,至2010年已包含180多个国家,此指数优点在于:它可以降低各单独调查的衡量误差,并且扩大评估的国家范围。
透明国际对腐败的定义是:公务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特别是在公共领域里索贿受贿的行为。它建立了以各国投资和对外贸易决策者的观感为分析基础的反映各国腐败形势的腐败指数体系,这个体系是对世界各国腐败状况的观察,通过腐败指数的排名建立公众对腐败议题的关注,引导各国政府关注他们在腐败指数排行榜上排名过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请他们采取有效行动制约腐败问题。腐败指数体系由CPI(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清廉指数)和BPI(Bribe Payers Index,行贿指数)构成,用来评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腐败状况。
CPI 反映的是全球各国商人、学者及风险分析人员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观察和感受。它以企业界、风险分析家、一般民众为调查对象,数据是由一些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从国际上重要、著名的调查报告(如号称世界“权威”的“盖洛普”、“政治与经济风险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和组织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提取加以综合评估给出的分数。CPI 指数采用10 分制,10分为最高分,表示最廉洁;0 分表示最腐败。在0~10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区间:8.0~10.0分表示比较廉洁;5.0~8.0分为轻微腐败;2.5~5.0分为腐败比较严重;0~2.5分则为极度腐败。BPI 行贿指数主要反映一国(地区)的出口企业在国外行贿的意愿。主要数据来源是对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商会、主要商业银行和法律事务所的高级主管以及在跨国企业工作的外籍人士和高级主管进行访谈,以获取主要出口国贿赂高级公务员的情况。行贿指数是对清廉指数的一个补充。
学者们将世界银行公布的GDP平均增长率与国际透明组织的腐败感觉指数CPI(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做比较。United Nations,“Statistics Division” Website:http://unstats.un.org/ unsd/ snaama/ selectionbasicfast.asp.其中腐败感觉指数的分数是从0~10,分数越大表示清廉度越高(即腐败程度越低)。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Website:http:// www.transparency.org/policy research/surveys indices/cpi.結果发现腐败与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存在。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腐败感觉指数5分以上的国家,经济水平多位于0~5%的增长率,而在观察排名时,发现这些较清廉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另外,5分以下的国家则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存在,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差距和增长模式的差异。除了多数国家经济为平稳增长外,少数国家呈现出了负增长的态势,符合人们普遍的认为腐败会阻碍经济增长的观点;然而也有部分国家是同时表现出腐败严重且经济增长较为快速的现象。不可否认,腐败感觉指数较低的多属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当中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到世界瞩目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其分数与排名都位于中后,但这几个国家这几年来的经济增长却是有目共睹。
以上的情况与普遍认同的“腐败带来负面效应”的观点似乎有些矛盾,这个现象可以概括为: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过程中,腐败可能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腐败对于经济增长可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4转型社会中政府清廉程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仔细分析上述的数据和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清廉程度并不理想,但同样引进了那么巨额的外资,创造了经济奇迹,基本上都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便宜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税收优惠的优势。清廉指数排名靠后,属于中度风险的国家,并没有影响外国投资者的热情,他们也找到了许多赢利的机会。甚至这些国家有的官员还会在市场中成为交易的主体,用他们手上掌握的公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投资者投入资金,他们则提供土地、项目及贷款等便利。投资者获利,官员也获利,二者作为利益共同体互利互惠,这是转轨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也反映了腐败的复杂效应。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而且有着丰厚的资本收益,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受到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正处在转型期等问题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力量。此时,腐败对于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一种润滑剂的作用。而且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开始阶段,腐败带来的润滑作用因为经济增长速度的过快容易掩盖腐败的缺点,所以企业也会愿意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付出相对较小的腐败成本。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上了一定规模,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也随之提升,会慢慢开始关注个人财产的保障以及政府是否廉洁的问题,这时腐败所能够提供的润滑作用将越来越小,最后转为抑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根源。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往往依赖经济的高增长率,而忽略了腐败对国家政治经济所造成的损害,但终究有一天会面临经济增长放慢,社会出现各种问题,迫使政府正视、采取措施解决腐败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也就是说,腐败对于经济发展的润滑作用,来源于制度的落后与缺失。当制度逐步完善,变得更为先进的时候,腐败对于经济发展就明显变为负效应了。同样,治理腐败应该更注重制度的因素。而且从成本—效益原则来看,政府对官员道德教育的成本可以更多地转移到制度建设上,因为道德等非制度因素对于腐败的影响是有限的,基本不变的,而制度因素对于治理腐败却是根本的、关键的。因此,遏制腐败,要从制度上着手,腐败分子生存的空间是制度的缺失,制度的缺失也表征着法治的缺失,反腐败成功与否取决于法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