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菌检验可靠性的探讨
2014-04-29赵建丽
赵建丽
【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年间收集到的临床病例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收集样本数2722例,检验阳性结果887例,阳性率为32.59%,与临床反馈结果符合率达93.2%。其中,最高检验合格率为尿液标本的,达98.7%;最低为粪便细菌,为81.7%。结论:通过对采集标本以及标本保存进行适当处理;对菌类分离和培养、菌类鉴定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细菌检验有足够的正确性,以便对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细菌检验 临床治疗 标本 合格率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39-01
细菌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出与疾病相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细菌与疾病的 關系,因为细菌对于抗生素都可能具有耐药性,因此准确找到致病菌并对症用药,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有重要意义。细菌学检验主要是对人体的各种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检验过程包括书写申请单、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和处理标本,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培养,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最 后出具检验报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着细菌检验的结果和检验的质量。随着 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但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增加了感染治疗的难度[1]。所以,提高细菌的检出率,及时、准确的地作出检验结果,对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为此,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722例患者的细菌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细菌检验的标本2722例,其中尿液标本487例,粪便标本266例,痰液标本893例,血液标本332例,脓性分泌物标本466例,生殖道分泌物标本278例。检验阳性结果887例,阳性率为32.59%,与临床反馈结果符合率达93.2%。
1.2 仪器与试剂
试剂:①培养基:营养肉汤、巧克力琼基、血琼脂基、血液增菌培基、营养琼脂基及M-H琼脂基等。②血液培养瓶:法国梅里埃提供。③标准菌株:由省检验中心提供。
仪器:接种用具、孵箱、显微镜、比浊仪、高压消毒锅、生物安全柜、梅里埃3D60型血液快培仪、梅里埃ATB Expression
1.3 方法
标本采用改进后的采集方式:由医务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采集,在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例如:在采集尿液时最好留取早晨清洁尿标本,采集前注意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并应将前段尿弃去,将10ml左右的中段尿排于专用无菌容器中并立即送检;采集血标本的原则是,在患者发热前2h,未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采集,部位为肘静脉采血;在采集生殖道标本时应使用专门的涤纶拭子而不要使用棉拭子取样,并应避免触及阴道壁。在采集标本后,应根据标本的性质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装纳,由专人及时送往检验室进行细菌检验。例如:脓性标本若未能及时送检,可导致细菌死亡,使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检验室工作人员在收到标本后,对样本分类进行检验,为各类标本注明标记,以免出现标本结果混淆的现象,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一旦获得检验结果,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检验报告送往主治医师处或通知患者或家属自行领取报告[2]。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不同临床细菌的合格数目记下,建立数据库,再对每一种细菌的合格率进行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整理和分析。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具有显著意义,若P<0.01,则表示差异的显著性意义非常明显[3]。
2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每种细菌的检验合格率,如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最高检验合格率为尿液标本的,达98.7%,且P<0.05,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最低为粪便细菌,为81.7%,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细菌的检验包括的环节众多,要增加检出率,提高合格率,就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关注细节,规范操作。
3.1 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
保障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前提是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标本的采集应当在实验室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他们要对标本的采集流程及注意事项足够了解。
采集前要求患者做好采集部位的清洁,防止常住菌的污染。需与病人有足够的沟通,让病人主动配合,对采集的时机、部位以及采集次数、采样量等有充分的了解[4]。标本采集要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药期间采集,严格要求无菌操作,避免其他细菌污染,导致假阳性出现,影响患者治疗。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通常 在肘静脉采血,对局部皮肤严格消毒,采血量为8~12ml;采集尿液前注意清洗外阴及尿道口,采集时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可以避免由于前段尿中含有的其他污染物污染标本[5];痰液标本的采集时,患者应先用清水漱口3次,然后用力咳出,这是因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常有大量多种细菌,这些分泌物会影响到标本细菌检验的结果。
3.2 采用适宜的保存和运送方式
在标本的保存和运送中,需针对病原菌特性采取不同的保存和运送方式。如有室温要求的,有的要求低温保存,有的病原菌极易受到污染要尽快送检等,这就对工作人员有一定要求,他们要对标本的保存和运送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减少意外发生[6]。
3.3 选择合适的细菌培养环境
对致病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分离出目的菌,并且提供最佳生存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CO2浓度[7]。对阳性培养要做到分离纯化,进行初步分群和种属鉴定,认真区别污染菌,培养出致病菌做好药敏试验。
3.4 选择适当的药敏试验方法
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要很多,但是敏感度,准确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不同的致病菌,应当有所区别,选用更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检测。同时我们还应当探索新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如对葡萄球菌可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它可以和纸片(K-B)法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此方法更快速、准确、敏感[8]。
3.5 提高实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患者意识
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到按章操作,细心操作,避免个人失误而造成的细菌检验的误差,检验工作完成后,对检验过程所见到的和发生的要如实记录,并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地出具检验报告,对可疑或临床不符的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探讨,找出原因,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同时由于致病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检验工作者应及时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3.6 加强细菌检验过程的监管
完善監管制度,实施定期抽检,做好对分离培养技术以及鉴定方法加的审查和监督,加强药敏试验的监管,对标本的质量及使用标准菌株质量加强控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细菌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很多,为提高细菌检验质量,应从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检验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病原菌的不同种类,以及对环境的敏感性,选择不同的运送方式和保管方式提高分离培养技术以及鉴定方法。做到认真、细心、负责,从而达到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检验结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史占军, 张亚莉, 景宗森等. 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1): 57-59.
[2] 邓为之. 浅析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有效方法[J]. 求医问药 (学术版), 2013, 11(3).
[3] 阮征, 曾庆孝, 李汴生, 等. 统计学方法在生牛奶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2(6): 905-911.
[4] 蔺慧敏, 康淑霞.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J]. 中国保健, 2009 (019): 937-937.
[5] 姜傥, 张式鸿, 胡伟, 等. 一种新型尿液检测模式的探讨及其软件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7): 608-611.
[6] 卢晓卫. GBS 相关的 Cj 在豚鼠体内定植及病人结肠内 Cj 的分离[D]. 河北医科大学, 2012.
[7] 王蒋丽, 李彩云, 曾强, 等. 荧光 PCR 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食源性致病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10): 2498-2499.
[8] 谭景尹, 胡水秀, 韦世录, 等. PCR-膜芯片检测痰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7): 12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