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研究
2014-04-29滕巍谢和秀魏文君罗素琼陶丽云
滕巍 谢和秀 魏文君 罗素琼 陶丽云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护生存在的诚信危机现象,分析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高职护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方法措施。
【关键词】高职护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85-01
诚信即诚实守信。千百年来,诚信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对于人际的协作与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和“信”的含义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二者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士的校园也出现了诚信品质缺失的问题。
1高职护生诚信品质缺失的原因
学校已不再是象牙塔,高职护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处处存在,这是整个社会诚信危机在教育系统中的反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校是独立的,又是社会的、开放的,它不是一块净土,社会的每一次风浪都波及到了学校,社会主流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可在学校里找到影子。
1.1 家庭教育不力,是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基础
高职护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在隔代老人的溺爱和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许多人形成了自我中心、自私固执、不能容人等不良性格[1]。加上祖辈和父辈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较为常见。这些素质不高的家长,经常以哄带骗去教育孩子,有些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起居,忽视了诚信养成教育。同时,家庭、亲族之间人际关系的非情感化(金钱化),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讲感情,不守信用、损人利己成为当前少数学生的一种时尚心态[2]。
1.2 学校教育低效,是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催化剂[3]
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和步伐。教师的教停留在书本、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途径。教育的低效,也部分催化了学生的诚信缺失。
1.3 社会腐败滋生,是高职护生诚信品质缺失的直接诱因
腐败和失信是一对孪生子,可以说,哪里有腐败,哪里就失信。在社会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事情本来按政策、走程序完全可以很快办好,但你不请吃请喝、不送礼就办不成。个别干部腐化堕落、口是心非;一些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2 高职護生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
2.1 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说话不算数,答非所问,不讲真话,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晚归或不归,上通宵网,你问他干什么?她说去看病了。明明自己做错了事,你问她谁干的,她说不知道。借钱赊帐,也比较普遍,有的学生盲目比阔气、比吃穿打扮,却对老师说没钱吃饭了,到处向老师借钱。
2.2 恶意拖欠学费。高职护生80%以上来自农村,贫困生、特困生数量较多,她们的经济压力普遍偏大,对金钱比较敏感,也比较看重。但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常常拖欠学费;有些学生家里明明给了学费就是不交,恶意拖欠。
2.3 受网络消极道德影响。网络在给高职护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行骗等丑恶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有些学生在网络QQ聊天室里纵模驰骋,女学生骗男网友的钱,男学生骗女网友的情等等,网络欺骗屡见不鲜。
3 高职护生的诚信品质养成教育
3.1 注重家庭教育,夯实诚信品质养成教育基础
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品质养成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高职护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的启蒙教师。素质高、诚信度高的家长,能做到言而有信,诚信无欺,不以哄带骗去说服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诚信度必然较高,得到社会认可。而那些全然不管学生、任凭孩子“自由发展”的家长,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家庭教育是护生诚信培育的重要基础。要密切家长联系制度,共同做好护生培养工作,促进护生诚信品质的提高。
3.2 创建诚信校园,营造诚信品质养成教育氛围
着力创建诚信校园,营造高职护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氛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做起:
一是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要重承诺,践约定,说话算数,表里如一,一言一行体现出正义、正气,成为诚信的典范。。二是选录诚信知识,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三是开展以“重诚实、讲信用”为主题的活动,如党团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诚信在身边”征文等活动,以及“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做中国的南丁格尔”、“爱心天使”、“服务之星”等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诚信的内涵并享受到诚信行为带给自己的快乐。四是充分利用墙报、宣传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五是开展诚信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4]。
3.3 强化诚信制度,创立诚信品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5]
一是建立学生信用评判指标体系。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之能够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二是建立个人、班级诚信评先(评优)制度。每期或者每年评定一次,发给荣誉证书和物资奖励。先进个人评比可通过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程序产生,先进班级评比可通过材料上报、公开讲演、评委打分产生,对诚信度好的个人、班级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金发放等项目上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 龙卫兵,吴蜀相.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6-27.
[2] 郭琪.浅谈高职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7):202-203.
[3] 田敏,钟秀宏.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推进学生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 (23):23-24.
[4] 魏长领.荣辱观与道德信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5] 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05.1.25.
作者简介:
滕巍(1973—):女,湖南永州人,副主任护师,副教授,二级健康管理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11C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