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
2014-04-29张琴
张琴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间在我院待产的37~41周無任何并发症的初产妇120例,在入院期间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施以健康教育。结果:实施科学及时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难产率,提高分娩质量,促进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在产科临床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产科进一步全面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75-0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而产科既有需要照顾的孕产妇,更有需要倍加珍视和关爱的新生儿,每一个医疗护理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更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会人文关怀的内涵[2,3]。 为适应“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我院将健康教育应用于产科患者的整体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间在我院待产的37~41周无任何并发症的初产妇120例,年龄21-36岁,平均27.5岁,高中以上学历84人,占70%,顺产分娩100例,20例因臀位、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入院时 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根据孕妇的性格特点和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如饮食指导、 活动与休息、分娩先兆、胎儿监护方法等,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等。特殊情况如胎膜早破,要讲解卧床方法、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等知识;妊高征孕妇还要讲解本病有关知识, 注重病人的自觉症状和血压;妊娠糖尿病孕妇注重饮食指导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及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2 分娩或手术前后
2.2.1 分娩 告诉孕妇缓解宫缩痛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指导孕妇选择导乐陪伴分娩和无痛分娩,消除对分娩的恐惧,以缓解疼痛,缩短产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要关心体贴孕妇,同时要重视和患者家属的信息交流,理解家属在分娩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理和初为人父的激动情绪。耐心讲解并指导产后母婴护理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产妇会阴护理和早期活动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意义等。
2.2.2 手术 对于存在难产或因社会因素需要剖宫产的患者系统深入进行手术及麻醉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在完善术前准备同时详细作好术后知识指导和护理,如体位、饮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告诉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及处理术后切口疼痛、腹胀、便秘、尿潴留等情况。
2.3 出院前 此时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往往会认为快出院了,该交的住院费也交了,医护人员对其热情也降低了,而患者此时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医护人员的解答。如: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黄疸情况、新生儿喂养和沐浴及产妇的切口护理、性生活等,因此患者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此时的耐心宣教不仅会让患者倍感亲切,而且可以弥补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院的不满之处。我科采取口头教育和爱心手册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爱心手册由我科专门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备受产妇及家属欢迎。具体内容如下。
2.3.1 新生儿情况 包括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如何判断病理性黄疸;检查新生儿皮肤﹑大小便及是否红臀等情况,并指导护理方法;新生儿母乳喂养时间、人工喂养方法、何时添加辅食及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程序;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新生儿疾病的判断等。
2.3.2 产妇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会阴或腹部切口的护理,愈合情况判断;产妇饮食指导和产后操练习;检查产妇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恶露的性状和持续时间;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护理;用药指导,哺乳期药物慎用;性生活指导,避孕方法选择等。
2.3.3 产后访视时间 指导产妇和新生儿42天回医院检查,并交代任何时候如有不适症状要随诊。
2.3.4 告知电话 我院产科和儿科电话号码。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掌握了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能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使产妇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产妇因不良情绪造成的难产,对优生优育,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健康教育实施拓展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她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孕产妇,要与这一群体进行交流,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还必须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手段。在交流中,护士应联系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进行双向交流,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护患关系,解答孕产妇的各种健康问题,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总之, 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孕期、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使产妇正确认识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产妇较好的掌握了新生儿护理、产后计划生育、新生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同时通过互动交流,拓宽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增强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郑凤香.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2(1):70
[2] 王向静,王彦芝,崔红赏. 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分娩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9) :64
[3] 田翠平,李固俊,王万玲等.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质量.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79-3378
[4] 黄敏. 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7):109
[5]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7):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