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关系浅议
2014-04-29王春杰
王春杰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只要提及创造思维,无不批判定势思维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的阻碍作用,而忽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加强双基的教学有一定的危害性。究其原因,是对定势思维的内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一、定势思维的内涵及创造思维的形成
(一)定势思维的内涵及在教学中的表现定势是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状态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具体地,定势思维主要有3种特性及表现方式:
1.趋向性。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带有集中性思维的痕迹。
2.常规性。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思想方法,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3.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符合规范化要求。
定势思维通常有两种形式:适合定势思维和错觉定势思维。前者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在条件不变时,能迅速地感知现实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后者是指人们由于意识不清或精神活动障碍,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感知错误,作出错误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定势思维,防止学生形成错觉定势思维。
(二)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
创造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思维的产生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经历4个阶段: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和有关信息、储存经验,以便为创造做准备。
2.酝酿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消化、传换信息,在头脑里反复进行象征性的尝试,重新组合概念。
3.大悟阶段。这时头脑中事物各部分仿佛突然接通了,发现了新关系、新联系,构成了新形象、新假设,得出了新结论。
4.验证阶段。将产生的思维结果付诸实施。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必要成份,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灵感的形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定势思维是夹杂在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中起奠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注意培养。
二、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关系
(一)定势思维是集中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
课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所在,它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从内容到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它需要利用固有经验,按一定模式去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任务的需要。
(二)定势思维是逻辑思维活动的前提
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是证明结论的主要工具。数学教学中主要的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时,要经过一步一步的分析,多环节、多步骤地逐步将条件转化为结论,每一步都要“言必有据”并遵循推理的法则。这正是定势思维所要求的。
(三)定势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定势思维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另一方面,思维者力求扩充已有经验、观念认识的应用范围,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扩散。因此,定势思维又成为推动思维展开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定势思维可以成为类比、归纳、联想等发现手段的基础。
(四)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可以相互转化
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它们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定势思维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转化为创造思维。每一次转化都使二者同时进入一个新的更高水平阶段,如此进行,人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五)定势思维对形成创造思维的消极作用
在强调定势思维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消极作用,错觉定势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少学生总是习惯于搬用已有的经验,被动记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表现出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这些均是产生错觉定势思维的温床。
三、几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要重视定势思维自身形成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建立符合数学思维自身要求的具有哲学方法意义的定势思维。这种定势不仅是数学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定势思维的作用不在于定势思维本身,而在于定势思维如何形成。
(二)要淡化所谓的“解题规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配备适量及适当的习题进行训练是必要的,但是过分地强调并不基本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观点,突出所谓的“解题规律”是不科学的,无疑会使学生形成呆板思维。在学生未能理解的情况下,死记一些解题的诀窍、程序或口诀,这是造成错觉定势思维的重要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尽管在某些场合可以暂时取得良好的成绩(分数),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好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之间的关系
创造是定势的突破,同时又是定势的产物。消除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克服错觉定势思维,发展适合定势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要有度,尊重《大纲》和课本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意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性、连贯性和贯力性,合理处理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之间的关系,促进定势思维的形成——突破——形成的良性循环,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