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
2014-04-29覃家宁
覃家宁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的基本原理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可作为创新原理基础规律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具体包括:普遍性原理和可开发性原理。创新的普遍性基本原理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可具有的百种能力。这一创新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层意思:创新人人可为;创新时时可为;创新处处可为。创新的可开发性基本原理是指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开发、激励和实践等培养出来并能得到不断提升的一种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心理学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等。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教育,使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路、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而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求新求异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其实质和核心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学习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在培养思维的直觉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功效。它最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有理智的顽强性和自觉的勇敢精神这些品格。前苏联伟大数学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证明本质上就是对结论的挑战,数学的猜想就是创新。通过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个性化表露及有关结果的质疑和拓广,容易树立学生批判、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渐渐形成创新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应重视基本的解题模式的构建,让学生头脑中逐渐建立起足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归纳,理清各种量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挖掘,鼓励学生从其特定的背景出发,善于联想到与本问题有关的各种数学联结,追求新颖的解法,在解数学题时,如果能根据题目里的数学特征进行联想,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平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应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进行思维的拓宽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平时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恰当引导,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对策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就要开放教学内容,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育和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它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扭带。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辅助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己经进入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加上一块黑板”的原始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己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多媒体网络等学习资源和手段,为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供一切的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贯穿于数学课教学始终,对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起着引导、激励和调控作用,对于教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创新的价值取向,以突出“创新”为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鼓励,引导,激励学生为提高创新能力而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是要注意全面性,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要促进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充分发展;二是注意差异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不可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