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习作能力
2014-04-29罗艳
罗艳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怕写作文。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也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提高习作能力,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在教学《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一课时,我先安排学生玩“盲人栽花”“贴鼻子”等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思维活跃了,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进而产生了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每次作文训练后,教师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同时从每次习作中选择几篇最佳文章给予奖励或组织向有关作文刊物投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登载出来,尝试成功的喜悦。
二、读写结合,培养阅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就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通过读、背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三、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写
首先要上好说话训练课。教师要充分用好语文教材中都安排的说话教材。教材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作文时必不可少的。
其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第一手材料。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好活动的特点,要有目的、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等,而后让学生说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
最后要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即兴发言。每节课前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拘一格。如: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什么或昨天晚上家里发生什么事等等。可以每周定一个说话的主题题,自己让学生练习说。
四、重视实践活动与写作指导的有机结合
1.丰富习作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习作的成功在于大量练习,首先我们要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如《写一次活动》时,我事先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赛,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去田野找春天,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后,再用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既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难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2.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产生习作欲望。教师要根据选定的题目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指导。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表真理。让学生的作文放射出生命的活力。
3.指导写法、掌握作文创作技巧,让学生会写。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写多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之效果。我利用课堂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作文技巧,如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特点,让人物动起来,有自己的想法等;记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把这些基本的作文常识指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完成不同要求作文的水平。
五、注重巧妙地作文评价,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1.正确要对待学生的习作。作文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批改学生的一篇习作是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有时甚至是夸张地去放大习作中的优点,让学生来获得成功的愉悦。
2.批改中多注重鼓励性评价。我在批改作文时,一旦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在眉批和总评上加以赞赏。多写鼓励式评语。如“你的作文开头言简意明,独具匠心。”这些鼓励式评语犹如缕缕春风拂去了学生心头的忧虑,更增添了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3.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采取分层次评价方式。发觉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充分发挥“花好共赏”的功效。欣赏的面要宽些,开头好,赏开头,结尾妙,赏结尾。一词一句,一个片断,只要写得好或有特色,都可供欣赏。这样,就能使学生尝到写作的甘甜,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小学生具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多悟、多想、多练,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