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消Ⅱ号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影响及疗效观察
2014-04-29杨巧利战晓芬
杨巧利 战晓芬
【关键词】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中药;睾酮;雌二醇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3-01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近年来许多女性从青春期发病延续到成年,或在青春期后甚至成年后才发病,称为青春期后痤疮 [1] 。此类痤疮患者发病原因复杂,疗效不甚理想。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观察了自拟粉刺消Ⅱ号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的改变,以期对研究此类患者的治疗和发病机制有所裨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符合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2]。
1.2一般资料 女性痤疮患者106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均知情同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 例,治疗组平均年龄(31.8±6.5)岁,平均病程(10.76±9.53)年,平均痤疮皮损面积采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分级法 [3](3级±1);对照组平均年龄(29.7±4.1)岁,平均病程(11.04±8.46)年,平均痤疮皮损程度(3级±1)。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口服自拟粉刺消Ⅱ号,药用女贞子20g、菟丝子20g、杏仁10g、桑白皮12g、黄芩10g、苦参10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当归20g、丹参15g,每日一剂,水煎服。脓疱较多者加虎杖15g; 囊肿明显者加昆布15g,浙贝母15g。
1.5.2 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4 粒,4 次/d。6周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血清T、E2检测 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卵泡期血清T、E2水平。均在月经期后第2~3天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 l,分离血清,统一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
1.5疗效标准[4]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皮损消退不足3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皮损及症状均有缓解,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E2水平的检测结果 治疗后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本病中医属肺风粉刺的范畴,如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本病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而致。
粉刺消Ⅱ号女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杏仁、桑白皮清肺卫之风热;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补肝肾、凉血解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女贞子既有雌激素样物质,也有雄激素样物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5]。菟丝子中的黄藤素成分参与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具有激素调节的作用[6]。;黄芩能通过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7]。丹参有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还有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和对抗雄激素的作用[8]。由此可见,粉刺消Ⅱ号具有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的作用,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变化是主要病因之一。笔者检测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经粉刺消Ⅱ号治疗前后卵泡期的血清T、E2水平,发现治疗后患者T水平明显下降,雌二醇治疗前后差异不大。从而进一步证明血清睾酮水平增高是本病的病因之一,粉刺消Ⅱ号能有效降低血清T水平,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有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28(11):85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3]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2.
[5] 宋荣军,张红飞. 女贞子的化学研究进展与开发展望[J].中华医药杂志,2003,3(4):333
[6] 叶敏,阎玉凝. 菟丝子药理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52
[7] 鞠强,尹兴平,石继海,等.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对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167-170.
[8] 朱亚芳,赵浩如.中药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测定[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