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014-04-29张莲
张莲
摘 要:處于青春期的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还处于薄弱阶段,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征,帮助他们疏导和解决自我意识的矛盾,教育他们经常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表现;健康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一种知觉和主观的评价,包括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这些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同时,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三方面整合一致,便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征
大学生这一阶段基本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时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当代大学生在少年期及青年期已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开始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但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向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展阶段,并受到各方面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矛盾。
2.自我意识不稳定,波动较大
青年难以确立自我形象,也无法形成自我概念,从而引起自我情感急剧波动,导致青年一时难以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虽然丰富、深刻,但两极性明显。当他们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当他们的言行举止被别人接纳时,就会表现出愉快、喜悦等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当他们受到挫折、批评时,就会产生低沉、忧郁等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
3.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1)自我意识更具主动性。大学生从收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起,便初步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向着社会智力型劳动者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及发展前景激励着他们向更具知识和专业的广阔领域延伸。(2)自我评价更具客观性。多数大学生比较善于根据社会和集体关于思想行为的要求及舆论,参照自己从各方面所接触到的各种思想与行为进行判断思考,从而客观分析并评价自己。(3)在自我体验方面,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强而又敏感,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又不是很懂,因而会造成过分的自尊和好胜,又容易转化为它的反面——自卑和嫉妒,这对于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三、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趋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使大学生能尽快地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尽快地获得健康人格,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于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和日后成长成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自我意识的调控与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格和谐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便会自尊自信;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通常,我们可以在这几种方法下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1)通过自省。(2)通过他人评价。(3)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大学生要客观辩证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还要学会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恰当展示自我
因此,悦纳自我需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客观分析优缺点,不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扬长避短,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做生活的强者。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保持实事求是、知足常乐的心态,同时适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理。其次是正确面对失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和失败都是事情发展累积的结果,是正常的也是无法控制的事实,作为大学生,要学会坦然接受失败。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完善自我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当自我意识出现矛盾时,大学生会主动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我”,自觉地改变“现实自我”的不足之处,,使“现实自我”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大学应下大力气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督促学生认真进行专业学习、实践认知实习,加大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使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人格品格得到充分塑造和完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提高,为其事业发展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控制自我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约束和支配自己言行的能力,是一种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既定目标,成就事业,就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控力,这样才能让自己抵制诱惑,约束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为。用理智战胜私欲和偏激,用冷静战胜冲动,学会控制自己。大学教育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激励其不断进取、准确定位、自我监督、自我修正,从而获取成功的经验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效地控制自我。
结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和矛盾之处,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发挥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