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模拟法的应用
2014-04-29何录江
何录江
摘 要: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五大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教学中最薄弱、成效最不理想的教学项目,因此一直以来英语写作成了学生学习英语最薄弱的环节。总结了写作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述了模拟写作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模拟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中的五大基本模块,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五项模块的能力培养展开的。其中写作是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最直接、最立体、最全面的综合体现,被认为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种衡量总体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但多年来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写作的一般要求是“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寥寥数语,却在现实中成了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学习关卡,经过很多努力之后不少人选择了放弃,为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采取过不少措施,从客观上迫使学生去攻克写作难关。的确,对学生来说写英语作文是最难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反思报告中说:“最郁闷的是写作,一提到英语作文我就想哭!”
那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呢?下面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学课时少没有安排专门的写作课
2.学生语法基础薄弱,遣词造句能力差
3.学生缺乏自我训练,迷信写作模版
4.文章空洞,思路狭窄,观点幼稚
5.学生畏难情绪较重
二、模拟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模拟法的概念
所谓模拟法,就是借助某种事物或过程来再现原型或模式的表象、性质、规律、特征,利用异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进行设计的科学类比方法。人们用模拟法所再现的形象是用不同类、不同质的对应系统加以模拟再创造出来的。模拟与仿真、相似是同质的,而与摹写、照搬是相异的。模拟的原型再现,不是原封不动地抄袭原型,而是以原型为楷模,通过创造性思维所再造或创造的二次元,甚至多次元原型。
2.模拟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语言输入理论,對于语言习得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可理解性输入”。模拟法就是给学生选择一些优秀范文作为模拟对象,让学生对范文进行研读,从主题、结构、句式到用词等方方面面都透彻地学习和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这些优秀作文来自和他们差不多的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类似,文章相对简单,容易引起共鸣。学生在融会贯通了范文的基础上进行复写—小幅度改写—大幅度改写—重写—创新,最终达到学生自己可以写出一篇篇类似范文的文章来。模拟作文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切身体会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同时,从范文中学到相关句式、短语和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
3.模拟法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模拟是一种半模半离的思维活动。写作模拟必须重复,在重复中逐渐脱离原型与模式,就会出现创造性因素,并可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成果。它犹如画论中的“妙在似于不似之中”之说。“似”者“相似”也,为模拟之“似”;“不似”者则为模拟之“不似”,即为远离原型之“似”,即为所创之新。从“似”到“不似”既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进步的过程。
模拟写作法运用起来很简单,可分五个阶段,教师给学生选好优秀范文后需要仔细说明步骤和意义:
(1)学习阶段:要求查字典,研究句法,要一字一句精读,列出不懂的单词和短语,甚至语法现象。
(2)分析阶段:分析写作特点,最好列出写作提纲、研究层次和思路。
(3)熟悉阶段:熟读范文,直到能背诵,至少看到提纲即可以背出该段落。
(4)复述创新阶段:默写该范文,在默写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具体情况适当进行改写,写出一篇好像是默写的,又好像不是的作文来;两篇文章思路、见解、结构、用语和表达方法基本一样,但观点和细节不太一样。
(5)巩固发展阶段:再次,甚至再再次写同一篇作文,每一次写都有增加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见解,都有新的发挥和创造,直到写出能完全表达自我思想、自我特点的作文来。
模拟法比单纯的背诵范文效果好得多。它既是语言的输入同时也是语言的输出,既是模拟学习也是发展创新;它基于原文同时利用了原文,而且又在原文基础上有了发展有了创新;它既不空洞,也不死板,其学习过程既是有章可循步步为营,又是系统全面稳固扎实。坚持训练一段时间确实能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模拟法必须一遍一遍反复模拟改写,每一篇都要模拟到“面目全非”,模拟到写出来的文章已经看不到原文的踪影了才可以开始模拟下一篇,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刘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8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