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研究

2014-04-29王萌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

摘 要:在我国会计核算原则中有一项信条(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系统的影响就像水沁入土壤一样,使得整个会计体系到处都有它的痕迹。《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它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可以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作用。本文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新会计准则

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計并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不予预计或入账,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多计资产或收益,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实务中随着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的扩大,给企业留下的利润调节空间也在扩大,相关冲突也日渐凸显,必须及时加以完善。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系统的影响就像水侵如土壤,整个会计体系无不体现谨慎性原则。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2006.2.15颁布,这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有了实质性的趋同。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有了广泛的运用,很多业务处理不再有清晰严格的规定,这给企业有了很大空间处理。在财务上充分运用谨慎性,合理选择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避免和减少财务风险已成必然。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例如,假设企业购入10000股某股票,购入价为10元/股,假设编报会计报告时,每股市场价为8元,尽管下跌2元,由于股票并未抛出,即并未真正产生损失,但按谨慎性原则,这2元仍要作为损失,将每股按市价改为8元,显然这样的资料是可靠的。但若每股涨到15元,按谨慎性原则则不将上涨的5元预计为收益,尽管这5元收益是“很可能”实现的。

我国目前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谨慎性原则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但更加要注意的,利用谨慎性原则并不代表企业能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是滥用谨慎性原则,这将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这样得出来的财务信息通常都比较保守但是可靠的,而且实际的结果往往都会比预期的好。这显然符合人们通常的习惯。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新准则中占指导思想性的地位。首先,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重新修订和加强改进完善,使金融资产不再游离财务报表之外,变成单项反映。这是因为防范不确定风险的需要、规避潜在损失,新会计准则将金融工具归入表内核算,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这是财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客观要求,也是谨慎性原则运用之下的必然结果。其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 折旧有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在加速折旧法下,使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这就从而减少前期利润,少交所得税。每年折旧与修理费用的总和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提高资金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出发点在于将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耗进行充分考虑,计入相关的费用之中,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确保了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获得稳妥的保障。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

1、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2、在物价上涨时,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

3、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

4、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

谨慎性一方面能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但在另一方面,运用该原则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带入主观因素,人为操纵利润调节费用,而导致它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谨慎性不只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

谨慎性原则是一项有修订、补充作用的会计原则,它给企业起了规避风险,保护相关人利益重要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运用谨慎性规范了企业的风险披露和会计核算,有利于决策者的客观判断,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大量使用,也说明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但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作为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贯彻和运用主体的会计人员,对于充分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权利和把握谨慎性原则应用分寸,都需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扬长避短,把握谨慎性原则实质,发挥谨慎性的有利作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客观估计和判断,在不规范之处把握适度原则。

作者简介:王萌(1982.6-),女,湖北武汉人,现就读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探析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具体体现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分析
网络会计的特点及其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浅析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