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04-29邱艳
邱艳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在护理2、4、8w后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8w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服用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盆腔炎;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22-01
盆腔炎是最近几年妇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往往欠佳[1],容易引起夫妻之间的性生活以及导致妇女出现不孕不育,对生活以及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2]。我院对100例盆腔炎患者中的50例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1±1.8)岁;对照组患者24-48岁,平均年龄(36.3±2.1)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在年龄、心理素质以及病情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护理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发病原因,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和筛查,为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主动介绍自己。对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社会角色、个人适应能力、年龄等情况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有特色的护理目标与计划,为取得患者本人以及家属的的理解。为进一步加深患者对盆腔炎的认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盆腔炎的相关病因以及预防知识等。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根据医嘱选择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安排好日常生活。对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分析,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到心理因素对盆腔炎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确保患者能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患者若是出现抑郁、烦躁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疏导,认真听患者倾诉,解决患者的各种疑虑,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与患者以及家属分析每一次的检查结果,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每次治愈后的疗效进展情况。
1.3评价指标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8w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道以及周边出现的一种炎症,包括了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盆腔腹膜炎等。在对盆腔炎病人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进一步提升对盆腔炎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5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当患者患上盆腔炎后,由于病程较长,且在多次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恐惧、焦虑以及自卑等心理情绪,造成负面影响。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会使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不孕不育[3]。若是情况严重则极有可能导致盆腔結缔组织出现粘连,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8w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盆腔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服用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云杉. 35例未婚女性患急性盆腔炎护理要点[J]. 中国保健营养,2012, 10:1476-1477.
[2] 冯雨婷.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9:675-676.
[3] 张新英.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1:102.118-123
[4] 栾艳. 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2013,0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