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的利弊探析
2014-04-29胡小龙吴骞高丹王耀男
胡小龙 吴骞 高丹 王耀男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延安市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现象研究”
【文章摘要】
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是在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原因。陪读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使学生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因为家庭成员因为陪读引起一的些家庭纠纷,对学校集体管理产生一定的干扰,增加了经济负担,弱化了学生的生活能力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師的责任感,家长适时退出,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
延安市;中学生;陪读;教育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对于知识和人才的渴望使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被广泛认同,中小学教育被广泛重视。起初,由于小学生课业过重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最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随后,各种补习班和艺术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家长为培养孩子,为其增报各类特长班,使得孩子从小就忙忙碌碌。近年来,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并形成了新的社会现象,即:家长陪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家长的责任心理以及部分孩子的自身需要等方面。虽然表面现象看来,家长的陪读有益于孩子专心学习,但事情的存在总是具有双面性。家长陪读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并不全起积极作用,而相反,在有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了解,我们成立了“延安市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现象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围绕延安市中学生地陪读问题进行调查,考察利与弊,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对策。
1 延安市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现状
课题组在实际调查中,主要以实验中学、延安中学以及延安市第五中学为主要调查学校,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回收1154份,回收率达96.1%,有效数量共计1097份,有效率达95.1% 。(如表1)
陪读群体的来源地。我们项目组走访了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中学以及延安市第五中学等延安市主要中学,将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四个年级。从调查结果来看, 99.8%的陪读学生来源于延安市周围乡镇,主要是安塞县、宝塔区、子长县、甘泉县等区县。这些学生的家长有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在学校附近专门租房,有的家长是因为学生上学而将自己的住所迁或租到靠近学校的地方。而剩余的0.2%的学生来自于省外。
陪读主体:延安市各中学家长异地陪读主要在高中的阶段,尤其是在高二高三时期。这一时期,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初次离开家,他们自理能力欠缺,还未摆脱对家庭或父母的依赖,心理脆弱,加之面临高考的压力,家长陪读增多。调查数据显示,初中生家长异地陪读大概占班级的12.75%,其中又以女生较多。而在高中阶段尤其在高三阶段,家长陪读的比例加大,对象主要在于男生,大约占陪读总人数的53%。
陪读客体:实验中学、延安中学以及延安市第五中学等学校都在延安市宝塔区,大多数陪读学生的家庭主要在延安市周边县城,因此,很多家庭都是以父母双方中的一人来陪读(主要以母亲为主)。家长们很辛苦,下班后急忙赶回家中,给孩子做饭等。还有一些家庭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双方或一方担任陪读任务,他们陪读是因为一方面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无暇抽出时间;另一方面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在家闲着无事,这样做既照顾了孩子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2 延安市中学生家长异地陪读产生的原因
造成家长异地陪读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2.1社会原因
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残酷的竞争要求学校教育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习型人才。在社会工作岗位的竞争中,拥有高学历、高学位、名牌学校的大学生总是受到特别青睐,在薪酬待遇等方面也有较高回报。几乎所有家长陪读是为了督促学生用心学习,能够在将来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这反映了当下的一种社会心理,只要为了学生的学习,什么样的方式,家长都可以接受。
我国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目前,我国以仅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1.4%的财力支撑着教育人口约22.9%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育资源在城乡差异巨大。以延安市为例,像实验中学、延安中学这些“重点”学校的学生数量普遍超额,各个年级班级众多,一个班的学生高达六七十人。这些学校师资力量、教学配套设施优势明显,也就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名校情结使家长不惜租房进行陪读。
2.2学校原因
在高考压力下,中学的的管理更多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老师们更多关注的学生的成绩。为此,当学生遇到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或困惑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住宿方面。有些学生很难适应集体住宿,对于学校条条框框的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一些学生对于学校集体生活不知所措,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种种的困扰,这成为影响自己学习的一大阻碍因素。而且,据近几年的一些新闻报道,住宿学生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等恶劣违纪现象,甚至学生斗殴导致死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家长处于对学生的安全的考虑进行陪读。
伙食方面。一些学生对于学校的伙食难以适应,学校与家庭的饭菜差异让他们感到不习惯。学校食堂大都是大锅饭,饭菜不精细,饭菜形式单一,每天面对同样的饭菜很难让学生产生食欲。据大洋网不完全统计,在最近四年内,“我国因学校食堂而导致学生集体中毒的事故多达上千起,仅在广东省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就有67起,中毒人数1723人,死亡63人,而在学校发生的就有41起,中毒人数1139人,”[2]这些有关学校食堂的负面报告使大多数家长都忧心忡忡。延安市过高的物价也让人难以接受,有些延安市中学学校饭堂的饭菜物价并不比校外的便宜,饭堂打饭师傅的服务态度也值得商榷。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对学校的饭菜产生厌倦心理。这也让一些学生怀念家庭特别是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每天到了吃饭地时候总会为吃什么而犯愁,有的学生干脆简单的零食、泡面应付。饮食上的不合理少营养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2.3家长原因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总想进行积极有利的影响,“一切为了孩子”的心理深深存在每位家长的思想里。尤其是异地独自读书的学生,父母更觉得是对孩子爱的欠缺。有的父母,当看到孩子同学的家长陪读时,觉得自己好像对孩子欠缺了什么。从众心理和补偿心理让更多的父母加入到异地陪读这一大军中。
在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对独生子女关爱有加。很多人这样形容现在的90后乃至00后,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待遇。这也让孩子缺少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一切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一旦在外读书生活便无从适应,身子有一些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比如用洗衣机洗衣服,而在学校只能自己手洗,尤其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是堆放衣物。家长在培养孩子独自生活能力方面的缺失使得孩子在异地上学时不得不被陪读。
2.4学生自身
现在的初高中生大都是90后,对于90后我们社会的关注度以及评价度不是很高。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基本是有求必应,可谓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到伤害,精心呵养,只要孩子学习好便是最好的回馈。这样的“溺爱”方式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缺失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遇到挫折便难以承受。(表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要求家长陪读原因,33.3%的是因为自己的家务不会做,而学生的家务主要是洗衣服,一些学生(女生为多)表示洗衣服在家里一直有父母,洗衣机包办,自己从来没有洗过衣服。2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饭菜不合胃口,没有家里妈妈做的好吃。其中24.1%的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等。20.2%的学生是因为琐事耽误学习。
3 总结
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以及我们的政府的通力合作,通过学校教育管理能力的完善、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投入教育资金的加大等,从根本上消除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担心。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十分严格。本文中分析了陪读产生的原因,包括孩子自身的原因如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的原因如伙食比较差,还有社会的原因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还有家长自身的原因如对孩子在学校生活不放心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陪读也有利有弊,利于家长时刻掌握孩子的动态,可以多和孩子交流相处,但是孩子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一份子,是祖国将来的希望,身上的责任巨大,家长要勇敢的放手让孩子独立的生活,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集体生活与人相处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只有孩子具备了这些能力,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理论界,2006(09):86-87.
[2]刘建.“异地陪读”现象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3]刘爱成.陪读还是“赔读”[J].社区.2004,(12):51.
[4]劉宝娟,家长做个好“陪读” [J].河北教育,2004(05):43-44.
[5]谢际春.解读父母的陪读基因.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J] 2010(12)
[6]王燕.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父母陪读现象的透视.陕西师范大学[D].2013(05)
[7]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D] 2012(05)
【作者简介】
胡小龙(1993-),男,汉,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1级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吴骞(1993-),男,汉,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1级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高丹(1992年生),女,汉,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1级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王耀男(1992-),女,汉,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1级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