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体验,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有效
2014-04-29彭娇丽
彭娇丽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心情感。以情境为圆心,兴趣为轨迹,画出精彩课堂;声音渲染,情感共鸣,让音乐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推手;静中生动,角色体验,让情感体验抵达学生的内心深处。
关键词:创设情境;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
一、以情境为圆心,兴趣为轨迹,画出精彩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要用颜色、形状、形象来思维”。形象、直观的画面,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画面的呈现,视频的播放,让教学内容变得立体、感性,学生在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激发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觉走进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当中,并对情境中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逐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一个生动的虚拟环境中,灵感不断闪现,思维不断扩展,自觉地完成心理构建,进而更好地促进品德素养的发展。
如在教浙江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白色恶魔”说不》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我问学生:“同学们,吸过毒的人会是什么样呢?你们知道吗?”有个别学生作了简单的描述,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详细,接着我出示了一组图片。第一组:吸毒后精神萎靡;第二组:吸毒后瘦弱不堪;第三组:吸毒后身染怪病;第四组:吸毒后自残自杀;第五组:吸毒后丧失人性。当学生看完这一组图片后,很多学生都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看着这一幕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样的情境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不言而喻,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声音渲染,情感共鸣,让音乐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推手
英国人罗杰·諾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恰当运用一些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气氛,也是直接触及学生灵魂深处的教学手段之一。
如我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册的《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的那一份浓浓的爱,我说:“是呀,自从我们呱呱落地降临人世,从牙牙学语到迈进学校的大门,这其中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让我们来看一组最平凡而又最温暖的镜头。”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天下父母心》,伴随着温馨的旋律,舒缓的音乐,勾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那一组组爱的镜头不断在学生脑海里闪现,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一切水到渠成。
三、静中生动,角色体验,让情感体验抵达学生的内心深处
角色体验法是指通过创设环境,让学习者感受与现实生活相近的困境与问题,进而从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有位教师在教《天天都是助残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不容易,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用嘴写字;单手穿衣;盲人倒水。学生用嘴写了一分钟以后,个个脸上露出疲倦和无奈之神,有的说:“用嘴写字好困难啊,写得根本就是四不像啊!”有的说:“好累啊,我的脖子都快累断了!”还有的说:“那些用嘴巴写字的残疾人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佩服他们!”在单手穿衣体验环节中,我还让学生用两只手穿衣,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在盲人倒水的体验环节中,我请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当盲人,然后让其他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再请扮演盲人的学生说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尊重、帮助残疾人不会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由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喊,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形声化,表现手法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在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使课堂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松前秋.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2]李志宏,王晓文,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华出版社,2003.
[3]徐建芬.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2004(12).
[4]田玉华.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巾山实验小学)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