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家康复护理治疗的重要性
2014-04-29郑娜
郑娜
【摘 要】目的:通过医生和护士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及简单心理干预治疗的教学,提高的家属的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患者减少复发,早日回归社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家属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有计划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方式,患者出院做一般性的指导。两组均进行每2个月一次,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纳入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進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⑴两组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的比较,实验组家属在患者出院后,督促患者服药,开展功能锻炼,参加社会活动,定期复查,定期查血常规、心、肝功能,如有不适及时复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⑵半年随访期。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半年的复发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病人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后,对改善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家属;服药依从性;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0-01
精神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人在入院进行急性期治疗稳定后,需出院在家中康复,并早日回归社会。如何巩固疗效,做好康复治疗,减少复发,家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月~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00例及他们的家属,符合以下标准⑴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精神分裂诊断标准。[2]⑵患者年龄15~46岁,病程1个月~20年。⑶患者家属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志愿参加此次调查实验活动。随机将100例患者随同家属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文化程度:初中13人、高中19人、中专10人、大专8人。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文化程度:初中15人、高中18人、中专7人、大专1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先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家属进行正规的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并进行半年的随访,在随访中加强教育内容,每个月来医院与医生和护士座谈1次。每周科室内利用一个下午时间对实验组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和护理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⑴家属对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的原因分析;⑵怎样排解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使得负面情绪转化成正面情绪;⑶如何督促患者服药、定期复查及疾病复发的观察;⑷家属在患者治疗中起到的作用和如何帮助患者参加社会功能锻炼。讲座由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4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和护师主讲。对照组只做常规性健康教育、患者住院及出院指导。
服药和治疗依从性、复发率评定。在患者出院后每2个月定期进行随访一次,随访时即评定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按时复诊率,每2个月进行一次服药和治疗依从性量表及症状量表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微机,用SSP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根据数据性质采用χ2检验和τ检验。
2 结果
两组的服药率,按时复诊率等依从性表现经过2、4、6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各项症状量表评分经过2、4、6个月的随访,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见表2。(图标内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表示)
3 讨论
精神疾病家康复护理是精神病护理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帮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最好途径。精神病患者在第一次发病后,如果不坚持服药,不给予积极的康复措施,1年内的复发率可达50%,也有报道为80%~90%。而坚持服药者为40%。此次实验证明家庭康复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要性,也让家属对精神病有了重新的认识,减轻家属对精神病的恐惧,增强了家属和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增强了家属对精神科医护工作人员的理解,也对精神病患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关怀、疏导、鼓励使病人享受到亲情和温暖,也为患者出院后的家庭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及信心。这样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也防止因反复发作导致精神病慢性化及致残,只能终身住院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张国强,田瑞振,孟庆瑞.现代精神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335-337.
[2]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