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中要体现教学本色
2014-04-29吴杨阳
吴杨阳
这个月听了好几节合作学习课,也亲身参与我区“过三级闯三关”的磨课活动。有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有的体现了教学本色,课中跳跃着智慧的火花……这些课其中无一不集中着多人的智慧,但不论多么优秀,都只是瞬间的,真正影响学生发展的是常态课的细水长流当中积淀的知识与才能。以下是结合我在教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节课,就如何在常态课中体现数学本色所做的幾点思考:
反思一:课堂需要有效的操作活动
为了让学生对100有直观的认识,我为每组学生准备了99根小棒,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要数出100根左右的小棒,学生肯定会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数完呀?这时候适时提出四人小组合作的要求,学生立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投入合作数小棒的活动中去,按讨论出来的要求边数边捆,先把10根捆成一小捆,再把10小捆捆成一大捆,从中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的数学方法,为学习10个十是一百做好铺垫。
反思二:课堂需要选择合适的学具
100以内的数很多,如何让学生在对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如:“89”“70”“55”有形象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并学会100以内数的数数,如:“一十一十地数,从10数到100”,“5个5个数,从50数到90”,我想必须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才会有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理解。数什么呢?既轻便易数,又轻易可取的,莫属于人人都有的小棒了,所以,小棒的运用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
反思三:课堂需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满十进一”的数学方法在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中都要用到,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数“9”临近的数以及整十的拐弯处的数是一个难点,理解100的产生以及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另一个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运用“满十进一”的方法是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的关键。所以,我将“满十进一”的思想方法做为这节课的“灵魂”贯穿了整节课,并在认识100这一环节中予以提炼、总结。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了9添1为10,99添1为100整个过程,理解了“满十进一”的方法,知道了100产生的过程。然后,通过计数器的演示将具体的物象抽象成为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拨珠中进一步理解99添1,经过连续两次“满十进一”产生了100的过程。最后,通过小结将“满十进一”的数学方法提炼出来,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内化了知识,为今后数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一节常态课不可能像对待公开课那样大动干戈,精雕细琢,反复试教、修改,但也不妨小题小作,从几个实处入手,让常态课不“常态”,尽显数学本色,这应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