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2014-04-29张乐英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动手积极性数学

张乐英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渠道。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看法。

一、学生主体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使学生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为此要求教师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从有效提升到高效。

二、个体差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老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巩固中得到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而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学《商不变规律》后,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既第一层,学困生、中等生必做题;第二层,学困生选做,中等生、优等生必做题;第三层,学困生、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题。整个练习在要求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好中差兼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三、动手操作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智慧就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此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园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园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所以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畫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不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践探求之中。很快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角拼起来画;用两个三角尺60°角拼起来画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对高效课堂大有益处。

四、情境创设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是数学的“迷津”。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课前拍摄本校的教学楼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的),让学生逐张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这四张照片所拍摄的其实是同一个地方,但从画面上看却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拍摄照片时的角度不一样,也就是观察点不同,画面就不同。他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本校教学楼的不同形状,同时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这样将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重点,落实了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教学内核”。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

猜你喜欢

动手积极性数学
我也来动手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