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4-04-29刘宜凤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幼儿

刘宜凤

摘 要:幼儿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在重“技”轻“艺”、重“艺”轻“情”的影响下,幼儿音乐教育偏离了审美与快乐的核心主题。本文在对幼儿音乐教育各学科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幼儿音乐教育审美、快乐、情感、综合素质教育功能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情感 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47-02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课是幼儿园一门支柱教育活动之一,它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该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参与、探索、实践和表演,在音乐浸润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其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情感。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音乐游戏、律动、舞蹈、打击乐、音乐欣赏、歌表演等各种方式,目的是以互动的方式和趣味性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不断接触音乐、提高音乐感受力,从而达到认知、情感等的协调发展,并拥有良好的艺术实践能力。良好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包含了对节奏、旋律、音高等音乐要素的培养和教育。“从出生的一刻起,每一个儿童就都已经表现出以音调和韵律的样式进行思维的直觉倾向。”虽然每一个儿童对音乐兴趣的方向不同,但所有的儿童都具有音乐发展潜力。热爱音乐是人的天性。

音乐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事物。一首歌,一段旋律,常常将从童年开始,伴随我们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音乐给童年带来了情感的教育,也为儿童提供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音乐教育一直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数的学者、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并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厌恶音乐,将影响他一生对音乐的态度。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身体发展,包括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关于音乐与智力的相关讨论不绝于耳,很多科学实验证实或推测了音乐能够促进智力发展的观点,同时音乐也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组织形式,大部分是集体活动的形式,这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二、对幼儿音乐教育功能的思考

1、情感教育功能

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情感教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仍然偏重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而作为音乐精魂的情感却没有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尽管在音乐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不足。所以,在我们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2、审美教育功能

有关幼儿音乐教育功能问题理论界多年来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应注重音乐能力培养,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有人认为主要是审美教育价值,与智力发展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突出的一个功能当属审美教育功能。音乐作为一种独有的艺术门类,确实是幼儿情感培养的最佳形式,它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形成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与音乐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的,二者并不矛盾,相反是相互促进的。

3、综合素质培养功能

幼儿音乐教育除了首当其冲的美育功能外,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回发现,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作用,而且对幼儿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均有作用。如听觉和节奏训练可以使幼儿的音高分辨能力、认知的精确性大大提高,旋律与和声使幼儿产生美丽遐想等。所以,幼儿音乐教育促进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慧的启迪、敏感性、精确性、情感、性格、信心、观察、注意、思维、想像、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会影响幼儿的性格,使幼儿积极、自信、乐观,并进而影响其品格的发展和形成,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成熟。

三、与儿童音乐教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

达尔克罗兹(1865—1950),其音乐教育体系的关键词之一,为“体态律动”,即用运动的方式来再现音乐。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体验音乐中包含的节奏要素、力度变化和速度变化等。这种通过运动来学习音乐的方式,以人体作为乐器,促使儿童能够切身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他强调“聆听"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幼儿通过聆听音乐来引导身体运动。

2、柯达伊教育思想

柯达伊(1882—1967),其音乐教育体系的关键词之一是“集体歌唱”。他指出,只有以歌唱为基础的教育形式才能使音乐普及。而器乐,不会成为大众文化。“只有人声—对所有人来说是(与生俱有的)可以自由使用的、最美好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一个人的沃土。”他尤其强调民族民间歌曲的歌唱。柯达伊认为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进行音乐教育,这样能够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

3、奥尔夫教育思想

奥尔夫(1895—1982),其音乐教育体系受到达尔克罗兹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于1926年创立,最初主要针对儿童音乐教育,主要运用嗓音和奥尔夫乐器,后来也被使用于音乐治疗领域。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词为“元素性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音乐在本质上必须是音乐的基本要素,而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以节奏作为创造性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以此进行音乐元素的融合教育。奥尔夫的核心理念在于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参与音乐,参与奥尔夫法的合奏。这种合奏可以是说、唱、奏或者舞蹈。每个个体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都是具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和体验的。重视儿童在学习音樂时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充当的是引导的作用。强调通过音乐自然表达人的情绪,强调音乐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在以团体为形式的活动中,儿童即兴参与音乐,并且在不断的重复中,产生新的创造和创作。在愉悦的表达过程中,音乐学习的体验也是愉悦的。奥尔夫教学法追求过程取向,也就是说,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比音乐的效果更为重要。

6、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1983年提出,由最初的七大智能,发展为现在的九大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能)。音乐智能和其他智能一样重要,并且和其他智能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之间,利用语言来进行节奏的训练,或者利用音乐学习来增加语言经验(歌词等),都是可以相互发展的。再例如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之间,“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凝固的旋律”,利用色彩笔触来“描绘"音乐,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触更深刻。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可以是“融合”的过程。同样,幼儿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总结

时代发展在日新月异,幼儿教育在逐步告别过去的那种托管教育走上学前教育的阳光大道,音乐教育越来越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其当前存在着巨大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秦余亮.“全实践” 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

[3]秦余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