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大声唱国歌、校歌?
2014-04-29杨少波
杨少波
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本学期,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班上有一个小组进行的就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并请我做指导老师。
开始,我认为这个课题涉及集体性荣誉和个性之间的矛盾,于是建议学生多找心理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再做问卷调查,以期达到研究目的。
学生将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定义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来找我进行指导,同时拿出印发的问卷。
组长姚xx说,收回来的问卷主要是本班的,外班收回来的不多。“有的写得很认真,有的写得太好笑了。”
我翻阅了问卷。大吃一惊!
他们设计的问题不多:1.你是否喜欢国歌?2.你是否喜欢校歌?3.集会时你是否大声唱了国歌、校歌?4.你为什么愿意大声唱或不愿意大声唱?5.如果校会时只选一首歌曲,你选哪一首?请解释原因。
第一个问题,多数学生选“喜欢”。
第二个问题,多数学生选“不喜欢”。
第三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否”。
第四个问题,选“不愿意大声唱”的学生中,大多数答的是“从众心理”;不少答的是“不想标新立异”;也有少数学生以极其轻蔑、轻佻的口气回答了这个问题,借此来表明自己的不屑乃至厌恶。
第五个问题,多数学生选“国歌”,原因多数答“爱国”;个别第一个问题选“不喜欢”的学生解释理由为“毕竟我是中国人”,语气似乎透出一种无奈;只有少数学生选的答案是“校歌”;也有一些学生用极其轻蔑的言词表达对校歌的厌恶。
看了这些问卷,很久,我才说了一句:“我们的教育太失败了。”姚xx说,国歌的歌词已经跟不上时代,应该修改。
姚是一个很認真的女生。
我只好告诉她,1977年我上小学的时候,“顺应时代的潮流”,国歌歌词改得很有时代特征,原来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被改作了“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但唱了也就那么两年左右吧,歌词仍然改回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原词。
这回该姚xx大吃一惊了:原来国歌的歌词还真的改过?
我问姚xx国歌的歌词为何还是要改回来,姚想了很久,说了四个字——居安思危。我说,对,只有《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才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所以它具有永恒的意义。
姚xx走后,我的心依然沉甸甸的。我们的教育,在教给学生怎么应付考试之外,究竟还教给了学生什么?爱国主义,原本多么神圣的感情,在现在的学生这儿,究竟还有多少分量?最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国歌,为什么却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
刚好,我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的研究。自从走上教师岗位以来,我一直坚持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一直相信,语文的意义不在于一纸试卷而在于学生的心灵,不在于考试分数而在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我看重富有凝聚力的班级建设,我重视每一次大型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其中,尤其是“一二·九”歌咏比赛,我更是视为对学生精神的洗礼。我想,不能触及学生灵魂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
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唤醒学生心中神圣感和使命感的契机。
针对问卷中学生表现出的困惑,我在班上做了公开的答复和批评:
一、国歌,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斗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不朽的文化传承
我给学生讲了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由来,也讲了俄罗斯国歌几十年间的变化过程,但不管怎样,那些国歌都凝聚着一个民族最强大的力量和最根本的精神,就像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她们唤醒了人们心中最本质的诉求,最强烈的渴望。所以,国歌,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大声唱国歌,就是对国家的爱的表达。我们不愿意唱国歌甚至不尊重国歌,是不是恰好表明我们没有民族自豪感呢?同样,我们不愿意唱校歌甚至不尊重校歌,是不是也表明了我们没有学校认同感呢?
二、我们为什么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么呢?”当然,也许同学们更熟悉的是列宁的论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看不起中国人?那就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缺少一份信仰,缺少一份真正的中国情怀。
三、不少学生表示,不喜欢国歌、校歌,是因为国歌、校歌缺乏时尚元素
时尚,代表着个性。而国歌、校歌,恰恰需要的是共性,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荣誉。你们所自认为的个性,其实是“集体无个性”——无眼光,无胸襟,无真正的独立思想,在长期的应试过程中,失去了个性,却膨胀了私欲;失去了责任感,却膨胀了享乐主义;失去了神圣感,却膨胀了名利心。
一年一度的“一二·九”歌咏比赛来临了,几经周折,学生选好了歌,认真地练了起来,他们充满了信心,他们将唱出集体的心声,他们期盼着,站上那一方激情洋溢的舞台;他们期盼着——呐喊!
我又找来了姚xx,说:把这个课题继续做下去,我觉得它可以做成关于教育的本质意义的深刻课题。我希望你们深入下去,振聋发聩!
(作者单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