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2014-04-29朱偃
朱偃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随着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大学生特点的不断变化,在一定基础上加以创新,以适应时代和民族的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教育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界学者全面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也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所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个性化、独立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强。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利己主义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了避免诱发大学生产生信念危机,就需要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材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整化,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科学、恰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及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逐渐渗透和扩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下,大学生的思想出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等特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改变。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适应文化开放的新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就要科学准确的把握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理想,最终达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重新审视并且不断创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首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完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拓宽理论视野,丰富教育理念;必须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必须将固有的主体教育与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必须将先进性、未来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2]。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度重视并且勇于适应这个以创新为主旋律的发展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把大学生作为价值主体,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发展需要,关注其价值追求;還要把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以便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加强信念教育、心理教育和自身意识教育,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机制。
1.灌输理论要创新
虽然灌输理论的教育模式在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的现阶段,较简单较单一,但是不能减弱灌输的主导地位。因此就需要对灌输理论方法进行创新,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逐渐转换。理论灌输时应努力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避免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词句,避免“满堂灌”、“单向式”,避免照本说教。如根据灌输对象年龄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用简单生动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复杂深刻的道理。
在灌输内容上要克服断章取义和片面说教等,重视科学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的进行理论灌输。提倡符合大学生要求的鲜活内容,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大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呼声,不断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始终坚持“渗透”思路
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根本转变,就要积极广泛的开展隐形教育,使先进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主题活动等环节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给其灌输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政治文化。比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址、军事革命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或者文化展览馆德育基地等,加强环境的熏陶作用;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升国旗、国歌教育,鼓励大学生阅读我国主流的文学作品,创造大学生优秀成长的外部环境;广泛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前沿学科的专家学者等给高校大学生做讲座报告,使广大的高校大学生受到文化教育;还可以运用实际典型示范、心理咨询辅导等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社会与学生之间等方面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增进理解,深化认识。通过沟通,做到明辨是非、团结统一、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家长代表到学校与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建立家长观察员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寄去学生的成绩单,建立向家长定期告知学生成绩制度;学生辅导员可以尝试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沟通;建立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学生接待日制度。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外部环境及事物的变化发展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日益发展的社会局面相结合,有效地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贯方针,努力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秀成果,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人才强国战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参考文献:
[1]彭晓玲.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12)
[2]冯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7)
[3]肖浩.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 探索.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