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爸爸去哪儿》我们发现了什么
2014-04-29晓晓
晓晓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因跟着爸爸王岳伦上《爸爸去哪儿》节目而一举成名。这个年仅5岁的可爱小姑娘在获得第一笔名气收入之后,很快就要为此纳“税”-----日前,一名自称“湖南卫视临时摄影师”的人发了《说一说“爸爸去哪儿”的黑幕》的帖子,称王诗龄在节目里乱发脾气,爸爸们也勾心斗角……这一帖子很快引起争议,发帖者也随即发文道歉,但王岳伦不接受道歉,表示要诉诸法律,并已付诸行动。
通过节目“合法窥视”名人的子女,才是这档节目吸引人的内在动力。风光的父亲,可爱的子女,立体的镜头,名人与子女结群出现的真人秀,这些都让观众大快朵颐,但当许多观者从电视里收回目光时,子女们会发现,自己的父亲远不如电视里名人父亲那么风光;父母同样会发现,自己的子女也没有被摄像机群包围的魅力。新闻告诉人们,上过节目的“星二代”尽管年纪小小,但出场费少则10万,多则20万,有的甚至超过了父亲;如果是父母与子女一起出场,出场费则可高达百万。
比尔斯在《魔鬼辞典》中说:“不幸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自己的不幸,一种是他人的好运。”在电视外面,许多家庭还在为住不上好房、请不起保姆、子女上不了名校等而焦虑。电视内外两重天,观看名人幸福亲情的快感不能消解自己相形失色的痛感。
媒体的聚光灯容易照红人也容易灼伤人。尤其在孩童时期,媒体的强光更容易把他们照晕。何况在电视聚焦中,那种镜头下闪耀的生活也会造成部分草根阶层的“心理落差”,从而引发对生活不公的“心里酸痛”。
在王诗龄被“黑”之后,有一些网友责怪星爹星妈们不该把年幼的小孩置于电视强光之下,电视台不该为了收视而对他们过度曝光。这种责怪既是关心儿童的成长,也是“心里酸痛”的折射。假如“临时摄影师”“扒黑”王诗龄是自发行为,那么在他的潛意识里,也许就深藏着“心里酸痛”的痛点。
在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任何对高处的过度聚焦都会引发身处低洼者的晕眩。“地理恐高症”并不可怕,而“社会恐高症”所造成的“心里酸痛”,极有可能使长久仰视变为长久敌视。
生活给我们出的难题是让我们分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我们厌恶的难题教会我们判断,助我们成长。在一切的挫折和考验之后,你会变得感恩,会感谢那些让你经历失败和挫折的人,是他们教会了你应该怎么在成功的道路上努力。所以, 与其去仇视那些比你过得好的人,倒不如埋头苦干,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