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离别时刻”折射官场百态
2014-04-29
从一地主官被组织告知将离任,到召开干部大会、正式离任这段时间,被称为官员的离别期。以官员的离别期切入,官场百态跃然纸上。
想说再见不容易 即将升任副市级领导的消息正式公布前,作为西南一农业大县县委书记的陈顺,已接到了市委书记的电话告知。此后半天,他就接到了各路祝贺。
谈起消息是如何傳出的,一名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人士分析,最初掌握消息的人都有可能透露。提前获知消息,为即将调任的官员,尤其是即将升职的官员,留有更多时间铺垫情绪、预做各种准备工作。
贪官最担心“马桶效应” 陈顺介绍,如果是一个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官员,首先思考的是当前工作的延续性。“非要害岗位,重点考虑工作的顺利交接;如果是一把手,多少会考虑到执政思路的延续性。”
还有部分被带病提拔的官员,则有更隐秘的担心——“马桶效应”。有的腐败官员一直原地不动,有些问题可能一直捂着掖着;而一离开原位,问题更易暴露。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高压,让“马桶效应”应更加明显,今天的调离、哪怕是提拔,不再是单纯的喜事。
低调保险 提拔的消息一出,各种祝贺开始落实为行动,少不了贺宴的邀约。同时,对于即将离任的官员来说,会拜访老领导,联系同级、下属感情,有些带病提拔者更少不了与利益链条上的人达成更紧密的利益同盟。“这个时候,要巩固各种关系”。
多个采访对象介绍,升迁的消息正式公布前,绝大部分官员会保持低调。个别人在少数场合高调,往往会遗下笑柄。一名基层公务员说,他的一名前同事不知从何处得知自己有望提拔,随即请客摆酒,结果半年后仍在原职位。
随着离任审计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已成为离任一关,个人行为更须格外谨慎。
你若相送,我便不认 对于离任官员,有的地方会安排一个简单的欢送会,此时的离别讲话,是一个表达情意的最佳时机。
离任时分,大概是官场中难得的相互表达感情的正式场合。如何走得动人,离得感人,往往成为反映官员工作、人缘的一面镜子。也有人不在乎这些形式,静悄悄地离开,并且越来越多的部门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要求对离任官员“不迎送不宴请”。据媒体报道,2013年12月,原驻藏某团政委王守学升任时的离别,显得有些绝情。对敲门来访者,他隔门相劝:“你若前来相送,我们从此便不再相认”……最后悄然离任。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