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为啥更易被剩下
2014-04-29
七夕過后,“剩女”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调查显示,“白富美”更易被剩下,原因是择偶条件太理想化。
今年29岁的市民史女士,刚刚参加完一场高端相亲会。参加完相亲会,史女士非常感叹:“参加相亲会的女生,个个打扮的就像是参加Party 一样,气质卓越,一眼看上去就是‘白富美。”史女士一打听,这些“优质女”工作也都不错,有不少是企业的中层和高管,月收入过万者大有人在。不过,这些女性的年龄都集中在“85前”,以1980年到1985年出生的居多,也就是都在要“奔三”或超过30岁左右,绝对属于大龄剩女之列了。
在女性看来,“白富美”绝对是个褒义词,并且是每个女生都向往的生活状态,也代表着女性的一些优势,但为何在择偶上,这些优势反而并没有成为女性的筹码?
“白富美”在寻找另一半时,讲求各方面的契合度,比如要求对方知书达理,温柔善解人意,还要在教育背景上与自己相差无几。这样苛刻的条件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虽然她们的要求看上去也很现实,但事实上她们把爱情和婚姻过分理想化,最后让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白富美“难嫁的问题,在心理学家看来并不难解释。社会分上中下三等人,处于上层女性的选择只有同样上层的男性,而上层的男性对择偶的标准却可以是上层或者中层,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富帅“比”白富美“更好找对象的原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丽梅介绍,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男女心理年龄成熟度不同,具有相同心理成熟度的男女性的年龄差别在11岁左右。婚姻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客观可变因素,就是指经济、职位等物质因素;另一方面是主观不可变的因素,如人品、性格等。在婚姻中,”白富美“须明白自己对婚姻的期望是什么,然后,把自己需要的条件列出来并排序,找到自己哪些是必须要求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摘自《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