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落马,谁来补缺
2014-04-29
十八大以来,已有41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其中既有前国家级领导人,也有各地方省委常委,亦有国企高管。他们的落马留下了大量的官位空缺。不过,他们的继任者接任的速度并不一致。
虚位以待 一般认为,地方或者部门的一把手,落马后更需尽快“补缺”。比如,这些继任者中,最快上任的是接替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的贾高建。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被免去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同日,贾高建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出现“官场地震”的地区或部门,也需要尽快配齐人马,安定人心。比如,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4名高官在一周内被调查。6月,被调查官员的“空缺”多数被填补。
尽管不乏快速接任者,但随着反腐进入攻坚期,官员的选拔与任命变得更为严苛。截止目前,在41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空缺席中,仅有14席被填补,更不用提副省部级以下存在的大量空缺。比如,十八大以来,共有13位人大政协系统的副职官员被免,这些职位至今都处于空缺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将此现象归结为“制度改革的成果”,使政府的运行对于绝对权力的依赖减少,空缺一些位置并不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
谁来当接棒者 梳理近期走马上任的14名省部级官员履历,省委常委班子成员的接任者则多从本省产生,而中央部委官员的接任者则是从其他部门调任。
已公布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青海省、内蒙古、江苏省的省委常委空缺的继任都由本地官员担任。只有接替原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的陆俊华空降自国务院办公厅。无一例外的是,接任的官员都拥有长期的当地任职经历。相比于地方党政机关的省内提拔,中央部委空缺职位的人选多以央地、跨部门交流形式解决。
对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解释,近期中央在选拔任命官员非常注重两点,一方面注重中央级别官员与省级官员之间的交流与对调;另一方面看重官员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庄德水和辛向阳一致认为,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反腐前端的预防工作也在加强,尤其是对继任官员的考察,将更加严格。为防止“先腐后继”,党对于干部的选拔“慎之又慎,宁缺毋滥”。
摘自《经济观察报》